摘要: 2分,红色加盖,出现一种变体票:倒盖。 翻传票是以帆船为主的,背景是火车、农获票是以农民收割为主图的,背景是天坛。这套邮票用的是5号宋体字,红色的加盖。印刷也很粗糙,比较不精致,但是是北京发行的唯一一套暂作改值的邮票。
2分,红色加盖(原3分,蓝绿)(1922.11),出现一种变体票:倒盖。
1分,红色加盖(原3分,蓝绿)(1930.10)
1922.11-1930.10(民国十一年至十九年) ,5号宋字加盖,50(10*5),[Pr]北京财政部印刷局。
民国11年11月1日起调整邮资,明信片印刷品等由1分增至2分,平信由3分增为4分。当时因圣诞节及阳历新年,贺柬邮件剧增,2分邮票需用增多;再平信邮资既改4分,3分邮票用途大减,库存颇丰,乃提出一部份加盖改为2分邮票应用。由财政部印刷局以5号宋字及特大之阿拉伯数字浇制全版50枚之凸版,在票面中央加盖“2cts”两侧加盖“暂作贰分”字样,另以小星4粒盖于原印面值四角。19年因需1分邮票,备搭配其他面值邮票售用,经照前例,将3分票一批交由财政部印刷局,以5号宋字浇版于票面中间分上下加盖“1ct”两侧加盖“暂作壹分”字样,自同年10月下旬起发行。
翻传票是以帆船为主的,背景是火车、农获票是以农民收割为主图的,背景是天坛。这套邮票用的是5号宋体字,红色的加盖。北京出的这第二版纸质比较硬,透明度没有伦敦版的好。印刷也很粗糙,比较不精致,但是是北京发行的唯一一套暂作改值的邮票。
但至同年12月1日,国内平信邮资再度改为1角6分,其他尚未加盖的各地区,没有再加盖。数字的字体较小,位置略高,与「作」「分」2字相齐。
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加盖的金圆邮票,其分数票中除国父像渝中央版30元改5分外,均用5号方体「金圆」两字及5号方体阿拉伯数字特制字模,浇凸版,分四种形式加盖。角数票另用5号楷字及5号方体阿拉伯数字浇版,加盖改值,角数票字体特征如下:
0.5分,灰棕,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是1913年中华邮政发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邮票,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刷。虽有3种图案,通常简称全套为“帆船票”。
4分,出现两种变体票:“暂作肆作”、双联,一枚漏齿。 29年9月20日起调整邮资,本埠平信费,每20公分由2分改为4分,4分邮票用量骤增,新票未印成前,经先将库存最多之5分邮票于票面两旁及下端,加盖「暂作肆分」及阿拉伯「4」字,改值售用。
1元,褐、红棕:发行量155,000; 5元,灰蓝、红:发行量135,000; 10元,紫、绿:发行量150,000; 20元,蓝、玫紫:发行量570,000;停售日期1943年10月23日,停用日期1944年1月1日。 所谓“半钮”“全钮”通俗讲是指票中孙中山像衣领下的纽扣,是整个或是显示一半。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10元(绿)、20元(棕紫)。上海中央印刷厂承印。 20元,紫棕,出现2种变体票:P13、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