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5分,灰棕,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是1913年中华邮政发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邮票,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刷。虽有3种图案,通常简称全套为“帆船票”。
0.5分,灰棕,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1分,桔黄,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2分,草绿,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3分,蓝绿,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4分,红棕,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5分,玫紫,出现两种变体票: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6分,灰色,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7分,玫紫。
8分,桔棕。
10分,深蓝,出现两种变体票: 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
15分,棕。
16分,橄绿。
20分,棕红。
30分,紫棕,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
50分,绿。
1元,黑、土黄。
2元,黑、蓝。
5元,黑、红。
10元,黑、绿。
1913.5.5(民国二年五月五日),雕刻版,P14-15,20mm*22mm,普6.1-普6.15 200(8*5*5),普6.16-普6.19 50(10*5),[D]格兰(William A.Grant),[P]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是1913年中华邮政发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邮票,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刷。中华民国开国后首次正式印制的常用邮票,全套19枚,分用3种图案:半分至1角,绘满帆航行中之帆船1艘,背景为火车一列驶于大铁桥上。1角5分至5角,绘农夫刈穫稻禾图,背景为北京先农坛,两旁边框刊麦穗2株,寓重农之意。1圆至10圆,绘北京辟雍圜桥门正景,辟雍为皇帝讲学之所,有谓“天子立辟雍,所以行礼乐,宣德化,教导天下之人,使为君子”。此图寓国家提倡教育之意。辟雍世称“学宫”,通称“宫门票”。虽有3种图案,通常简称全套为“帆船票”。
2.5分,玫紫。 8分,橘红。 13分,蓝绿。 17分,橄绿。 20分,红棕。 30分,紫棕。 40分,橘黄,出现一种变体票:叠模。 另1分邮票与国父像伦敦版2分、5分、2角5分邮票合订成邮票小册。
1949年9月,中华邮政发行香港亚洲版单位邮票。图案和刷色等与“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相同。香港亚洲石印局承印。
但至同年12月1日,国内平信邮资再度改为1角6分,其他尚未加盖的各地区,没有再加盖。数字的字体较小,位置略高,与「作」「分」2字相齐。
原票为先烈像香港版,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以特制之5号楷字及阿拉伯数字加黑白相间之棋盘式花框,浇制凸版,加盖黑色,数值分列两旁,上端印阿拉伯数字框(图52)。通称「永宁上框国币票」。
1947,中华邮政发行。其中部分邮票纸质有厚薄之分,图幅也有阔版、窄版、高版、矮版的差异。因该票右下角边框中有梅花图案,也称“梅花一版”。
0.5分,灰棕。薄纸出现一种变体票 :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 2分,草绿。 3分,蓝绿。 4分,橄绿。 5分,玫紫。 8分,桔红。 15分,深蓝。 20分,棕红。 30分,紫棕。 1元,褐、桔棕。 20元,蓝、紫。
普54 重庆华南版孙中山像金圆邮票
民国38年春,京沪受到威胁,由上海印制邮票供应西南各区,中断,于是将大东书局沪厂印制金圆邮票之原图案,以照相制成玻璃版,航寄重庆,交由华南印刷厂翻制胶版,用平印方法添印。图案文字虽相同,惟版纹更较大东厂平版者为粗糙,纸质亦较粗松。
普43 上海大东一版孙中山像邮票
抗战胜利复员后,第1次在上海交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以雕刻凹版印制国父像邮票,上为国徽,格式与以前所印者大致相同,惟边框花纹较为精细。全套11种,自20元至5,000元,最大面值5000元票系双色套印。 100元,深红,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横缝漏齿。
普57 印花税票加盖改作基数邮票
1分、4分、1角、2角为5号篆字由上海正中书局加盖绿、黑或蓝色。)4分、1角、1圆为6号美术字由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加盖蓝、红棕或黑色。5角两种为6号宋字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加盖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