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定自是年11月1日起实行,附加费为1元。嗣奉令缓办,于10月26日再急电各局不予发行,但边远地区,因交通不便,转令未能及时到达,届期仍有若干地区售用数日。
民国31年10月9日,邮政总局通电各区管理局及办事处,以邮政收支不能相抵,亏累日巨,于是,加收附加费,由各区先将库存中信版1角6分邮票,就地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字样。原定自是年11月1日起实行,附加费为1元。嗣奉令缓办,于10月26日再急电各局不予发行,但边远地区,因交通不便,转令未能及时到达,届期仍有若干地区售用数日。
同年12月3日再电各区,以国内邮资奉准调整,平信费每单位5角,挂号费每件1元,挂快费每件1.5元。5角邮票需要骤增,赶印不及,着先利用前已加盖之「国内平信附加已付」邮票,将加盖字样划销,再于票面上端,另盖「5角」2字售用。
各区加盖详情如下:
普32.1 湖南,200(20×10),32年3月
由邵阳资一印刷社以手写6号仿宋字,石印加盖黑色,「内」与「加」2字间距离约9.5–10.5公厘,「信」字「言」部1点作竖状;「5角」2字较一般为小,划线粗细距离颇不一致。
普32.2 河南,200(4x10x5),32年4月
由西峡口豫德印刷局以5号宋体铅字加盖黑色,「国」字框内小口2竖均不出头,「加」及「内」2字距离8.5公厘;「5角」2字系4号宋体,划线颇粗。另以手戳逐枚加盖一部份,未曾发行。
普32.3 江西,200(2x10x10),32年4月
由赣县大东书局江西印刷分厂以5号宋体铅字加盖红色,「内」「加」2字距离10公厘,附字1撇较高,「已」字半闭口,「内」字头上有1短横,「加」字略向右偏;划线甚细。
普32.4 福建,200(2x10x10),32年4月24日
以5号宋体铅字加盖红色,2行小字间距离9.5公厘,「附」字1撇较低,「已」字半闭口,「内」字斜顶;「5角」2字系4号楷体,划线亦细。
普32.5 贵州,200(20×10),32年 5月12日
由贵阳京汉印书馆以5号宋体铅字加盖红色,2行小字距离8.5公厘,「已」字开口,「国」字小口下1短行左首与外框1竖不连,末稍与「戈」部相连;「5角」2字系4号宋体,划线细。
普32.6 云南,200(20×10),32年 5月 9日
由五华印务局以5号宋体铅字加盖红色,2行小字距离11.5公厘,「已」字闭口,「附」字1撇略低;最末1点4面不连;「5角」2字,由云南经济委员会印刷厂以新5号宋字加盖,较一般为小,划线则粗长。
普32.7 甘肃,200(2x10x10),32年6月
以5号宋体铅字加盖红色,「加」「内」2字距离10.5–11.5公厘,「已」字闭口,「平」字末笔1竖上细下粗,「附」字1点连于右竖;「5角」2字,有印机加盖者,亦有手工加盖者,机印者用4号宋体铅字,红色;手盖者系
红色楷字,因所用印戳有数枚之多,式样颇不一致。
普32.8 广东,200(20×10),32年7月
以5号宋字加盖红色,距离10.5公厘,「已」字半闭口,「国」字小口下之横划,两端各与外框及「戈」部相连;「5角」2字以4号宋字加盖红色,两字距离较一般为阔,划线甚细。
普32.9 西川,200(2x10x10),32年 7月
由大公印刷局以新5号宋体铅字加盖黑色,距离12–14公厘,「内」字顶上有1横,「信」字「言」部1点作横状;「5角」2字以4号宋字加盖,划线略短,约12公厘。
普32.10 广西,100(10×10),32年 8月16日
由广西印刷厂以5号宋体铅字加盖黑色,「已」字半闭口,距离11公厘,「国」字小口缺1短划;「5角」2字由大信印刷厂以新5号宋字仍加盖黑色,划线较粗。
普32.11 安徽,100(10×10),32年 9月
以石印5号楷字加盖红色,距离9.5–11公厘,「国」字有2种,1种大框内含「ㄠ」,另1种含「口」;「5角」2字以4号宋体铅字加盖红色,划线极粗。
普32.12 东川,200(20×10),32年10月 6日
由中兴印务局以新5号宋体铅字,加盖红色,距离8–8.5公厘,「已」字半开口,「国」字小口下横划起首处与外框1竖相连,末稍与「戈」部则不连;「伍角」2字由中央信托局印制处以4号宋体铅字加盖黑色,此票兼盖红黑2色,最易辨认。
普32.13 湖北,200(20×10),32年12月
以5号宋体铅字加盖红色,距离8.5公厘,「已」字半闭口,「附」字1撇较低;「5角」2字用4号宋体铅字加盖红色,划线颇粗。初时因恐划线不准,难将前印字样盖没,仅由印刷厂机盖「伍角」2字,另由局方用人工加盖线条。月余仅盖万余枚,供应不及,复交厂方以印机补盖双线。又该区由东川拨到「附加已付」邮票50万枚,亦并用机器加盖。
普32.14 陕西,100(10×10)
由西京茂记印刷所以2号宋体铅字加盖黑色,距离10.5公厘,「国」字框内小口第1竖较长,「内」字此「国」字窄小;「5角」2字仍由该所续用4号宋体铅字加盖黑色,划线甚细,线长约14.5公厘。
抗战期中,邮票多在后方印制,国内因限于技术及物质条件,制品均嫌粗陋。 全套原有7种面值,其中1元、2元两种于民国33年10月发行。20元、30元、50元等3种于民国35年3月起发行。
窄版又称“长短线”,也就是说“长短线”只存在窄版情况,宽版不存在。初次印成之票,共5亿余枚,自20年8月中旬起陆续在上海交货,原定9月1日开始发行,因发现其误将国徽之白日内圈印成双线,通称“双圈”,当即急电德纳罗公司指正,要求立即改版另印。
1分及2分邮票需用特多,造册处加盖的票已经不足以使用,另将伦敦版蟠龙票交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加盖,也用宋体字,但“国”字大,通称“加盖大国字”。
红字1分(赭黄),发行2339枚,出现两种变体票:原票大头“壹”、原票“壹”壬字头。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封建王朝后,1912年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清欠资邮票上亦加盖“临时中立”字样8枚。
蓝字0.5分(棕),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 红字1分(赭黄),出现五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原票大头“壹”、原票“壹”壬字头、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邮票介绍:1941年,中华邮政发行。美国钞票公司承印。其中2元票有中心倒印大变体,传世很少。其中14种为1941年2月21日发行,2分及翠蓝8分为1941年4月21日发行。 2009年1月18日,2元国父像倒盖票在斯宾客拍卖行邮票拍卖会上拍出£72,000的价格。
普44 伦敦四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7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500元(橄绿)、1000元(绿与红)、2000元、5000元。英国伦敦德纳罗公司承印。 此版式票仍以国父像为主图,图案格式为左右两旁边框改绘火炬,通称“火炬式”。
普37 伪暂售票改作“国币”邮票
1945.9.17~9.5,五号黑体字铸模加盖,横距4mm,50,100,200,[Pr]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由于运输拥挤,光复区邮局所需国币邮票,一时无法自后方运到。 2分,蓝,出现两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复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