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8年,中华邮政发行。图案与“大东二版”基本相同,但区分较容易:“大东三版”面值都在万元以上,且为单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东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东三版”无角、分位如“20000”。上海大东书局水印。也称“梅花二版”。
1948年,中华邮政发行。全套12枚。图案与“大东二版”基本相同,但区分较容易:“大东三版”面值都在万元以上,且为单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东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东三版”无角、分位如“20000”。面值2万元(红)、3万元(棕)、4万元(绿)、5万元(灰蓝)、10万元(橄绿)、20万元(棕紫)、30万元(黄绿)、50万元(枚紫)、100万元(棕红)、200万元(桔红)、300万元(土黄)、500万元(份蓝)。齿孔度数为14。凹版印刷。上海大东书局水印。也称“梅花二版”。
发行日期:1948.7.23(民国37年)起
齿孔度数:14
印刷版别:雕刻版
图幅:18x22
全张枚数:(1)-(8)200(20x10);(9)-(12)100(10x10)
印刷: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
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日常交易金额动以万计,前印大东二版邮票最高面值50万元,尚感不敷,经再版续印高额票1批,图案与前印者完全相同,惟未套印双色,阿拉伯数字之角分位删去。全套12种面值,分两次发行2万元、3万元、4万元、5万元、100万元于民国37年7月23日发行,其余则于37年9月11日发行。
民国38年4月以后金圆券贬值,若干省区,市场上已开始以银圆为计值标准,渐有恢复银本位之势。邮资于同年5月13日起,恢复以前之银圆基本费率,同时另印基数邮票售用,规定在使用银圆地区按照基数售收银圆,在使用金圆券地区,则按当地折合率折售金圆券。
原票为先烈像香港版,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以特制之5号楷字及阿拉伯数字加黑白相间之棋盘式花框,浇制凸版,加盖黑色,数值分列两旁,上端印阿拉伯数字框(图52)。通称「永宁上框国币票」。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1分(黄绿)、2分(桔)、4分(蓝绿)、10分(紫)、16分(桔红)、20分(蓝)、50分(棕)、100分(浅蓝)、500分(红)。重庆华南印刷厂承印。 2分,桔黄,出现一种变体票:横缝及顶边漏齿。
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加盖的金圆邮票,其分数票中除国父像渝中央版30元改5分外,均用5号方体「金圆」两字及5号方体阿拉伯数字特制字模,浇凸版,分四种形式加盖。角数票另用5号楷字及5号方体阿拉伯数字浇版,加盖改值,角数票字体特征如下:
1938.11.11,雕刻版,P12.5,19.5mm*23mm,50,[P]香港中华书局。 1939,P12.5,梳式齿和线式齿两种。最初由香港中华书局以雕刻凹版双套色印制3种,以国父像为中心图案。国徽两旁双横线内为空白,通称“空框”。
1945.10.9,5号宋体字加盖,[Pr]河南开封建华印刷厂。自民国34年10月9日开始发行,俟新邮票发到,于同年12月15日公告停用。 30分,紫棕,出现两种变体票:“圆”字倒盖、横骑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