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供应“金圆”面值邮票应急,中华邮政就将印花税票加盖邮政标记暂代邮票使用。印花税票原票有平版及凹版印刷两种。平版承印厂有大东、大业、中央、振明四厂;凹版有大东、大业等不同版别,细微处各有特征可分。

1948年,币值改“金圆券”之后,留存大量的“国币”面值印花税票。为供应“金圆”面值邮票应急,中华邮政就将印花税票加盖邮政标记暂代邮票使用。印花税票原票有平版及凹版印刷两种。平版承印厂有大东、大业、中央、振明四厂;凹版有大东、大业等不同版别,细微处各有特征可分。印花税票加盖“金圆”简述如下: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用黑、红、蓝色加盖于平版各版,不计版型区分共10种;上海现代书局用黑色或红色加盖4种;上海三一印刷厂用黑、红、蓝、绿色加盖16种;汉口复兴的商馆用黑、蓝、绿加盖11种。
(1)上海现代加盖
1949.1(民国三十八年)印制,国币印花税票加盖改作金圆邮票工作,首由上海现代书局承办,用胶版于原票上下两边以特绘的花纹,将原印的「中华民国印花税票」及国币数值盖没。并在票面中央分3行横印「中华民国邮政」、阿拉伯数字及金圆数值,字型特小。加盖颜色黑或红。
(2) 上海永宁加盖
1949.1(民国三十八年)印制,现代加盖之票字体较小,不甚清晰,继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加盖,字体改大,且改用特制之凸版加印,上下边花纹较现代加印者多1曲折,其余字样排列格式或现代加盖者大致相同。加盖颜色黑、蓝、紫、赭或红。
(3)上海三一加盖
1949.1(民国三十八年)印制,三一印刷公司加盖之票上下边花纹与现代书局加盖者相似,格式亦同,惟字体较大,花边中央部份较扁。加盖颜色红、蓝、黑、绿等。
(4) 汉口加盖 (38年4月发行)
1949.4(民国三十八年)印制,湖北邮区收到汉口税局移交的国币面值印花税票甚多,为节省运寄手续,乃由上海供应处寄发字模,在当地交商加盖改作金圆邮票售用。原票为大东书局平印之10圆及20圆税票,由汉口复兴印书馆以沪制字模,浇制铅字粒,拼排活版,用足踏圆盘机加盖,字体与上海永宁、31等厂加印者颇相似,惟上下边花纹图形方向相反,上海印者均内向。汉口印者则外向,又上海所印花纹每边均系1整条,汉口加印者,50圆至10万圆票每边分3小节,50万圆至500万圆票则分2小节或3小节。加盖颜色黑、蓝或绿。
各版印花税票之区别自改用金圆券后,各地税局余存大量国币面值印花税票,均将作废,乃整批按国币面值折合金圆券让售与邮局,以备加盖改值当作邮票使用。此项印花税原票,最先由中央印制厂承印,嗣以印制不及,另由大东、大业、振明各印刷厂商协同印制。早期印成之税票均系用胶版平印者,版纹较粗,嗣改用雕刻凹版精印。各厂所印之票均为海陆空联运图,现将其最显着之异点附图说明如下:
(一)平版税票
(1)中央、大业、大东3厂所印者,其左右2边柱头均为钩藤花,下边中段为横直交织之线条,无花朵;振明厂所印者2边柱顶为套扣花,下边中央除垂直线外另绘细花1朵。
(2)中央、大东、大业3厂所印之不同点在右下角大船尾后3角形–另1船之远景下,空白者系中央印,加1小竖者系大东印,加1英文「Y」字母者系大业印。
(二)凹版税票
中央印者2边柱顶之回钩花中空白。大东印者柱顶回钩中左边加1英文字母「D」,右边加1英文字母「T」。大业印者柱顶回钩中字母与大东印者同,惟在左边柱形框之内缘上端,加1反写之英文字母「E」。
普56 上海大东版飞雁图基数邮票
普12 伦敦二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48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金圆”改值邮票
普28 中信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15 香港中华一版(空心)孙中山像邮票
普24 纽约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38 伪华北票改作“国币”邮票
银圆虽未明另为通货本位,实已取代了“金圆券”。1949年中华邮政只得发行无面值“单位邮票”以供急需,各类邮件的资费,均用银圆为基数,发售邮局按照当日银圆牌价折合“金圆券”售用。
2分,橄绿。 3分,红棕。 16分,橄棕。 该局后期承印票,采用特制的篆文邮字水印纸,共5枚,其图案刷色版模与前印者相同。此票可分线式齿和梳式齿。
主图为邮政储金所及扑满里投币。纸质分中国厚道林纸和薄招贴纸等。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厂承印。这套邮票不是专用储金邮票,而是正式通用普通邮票,除信函包裹可贴用外,也可用作储金票。厚纸为道林纸,4种面值均全。
0.5分,灰棕,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7分,深紫。 13分,棕 。 2元,黑、蓝,出现一种变体票:中心倒印。
原定自是年11月1日起实行,附加费为1元。嗣奉令缓办,于10月26日再急电各局不予发行,但边远地区,因交通不便,转令未能及时到达,届期仍有若干地区售用数日。
邮票介绍:1941年,中华邮政发行。美国钞票公司承印。其中2元票有中心倒印大变体,传世很少。其中14种为1941年2月21日发行,2分及翠蓝8分为1941年4月21日发行。 2009年1月18日,2元国父像倒盖票在斯宾客拍卖行邮票拍卖会上拍出£72,000的价格。
普31 中信版孙中山像加盖“改作伍角”邮票
1942年底起,中华邮政内地邮资增为平信5角、挂号1元、快递2元,致使5角面值邮票需要量骤增。同时将停售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加盖邮票上划去原盖字样,另加盖“伍角”字样出售。加盖字样及划线粗细式样各有不同。
普42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国币”改值邮票
原票为先烈像香港版,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以特制之5号楷字及阿拉伯数字加黑白相间之棋盘式花框,浇制凸版,加盖黑色,数值分列两旁,上端印阿拉伯数字框(图52)。通称「永宁上框国币票」。
普55 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
银圆虽未明另为通货本位,实已取代了“金圆券”。1949年中华邮政只得发行无面值“单位邮票”以供急需,各类邮件的资费,均用银圆为基数,发售邮局按照当日银圆牌价折合“金圆券”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