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2年底起,中华邮政内地邮资增为平信5角、挂号1元、快递2元,致使5角面值邮票需要量骤增。同时将停售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加盖邮票上划去原盖字样,另加盖“伍角”字样出售。加盖字样及划线粗细式样各有不同。

1942年底起,中华邮政内地邮资增为平信5角、挂号1元、快递2元,致使5角面值邮票需要量骤增。1943年中华邮政令各区管理局就地在中信版1角6分邮票上加盖“改作伍角”字样发售使用。同时将停售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加盖邮票上划去原盖字样,另加盖“伍角”字样出售。“改作伍角”有河南、东川、浙江、陕西、广东、贵州、西川、湖南、广西及总局等加盖计11种。加盖字样各有区别。“划线伍角”有湖南、南、安徽、陕西、河南、贵州、西川、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东川、湖北、甘肃等地加盖计14种。加盖字样及划线粗细式样各有不同。
各区加盖详情如下:
普31.1 总局,200(20xl0),民国32年l月
由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处以4号宋体铅字排版加盖红色。「伍」字首撇末稍浑钝,末划右端微向下斜,「改」字长撇之撇尖平出,加盖墨色纯红,「改」「作」2字相距为5.5公厘。
普31.2 贵州,200(20×10),32年2月
由贵阳京汉印书馆以4号宋体铅字排版加盖红色,「改」「作」2字间距离为5.25或7.25公厘,「50」2字特大。
普31.3 西川,200(2x10x10),32年2月
由成都大公印刷局以新5号宋体铅字排版加盖红色,第1次加盖者「0」字较宽,第2次加盖者「0」字较窄,「改」「作」2字间距离为6.5公厘。
普31.4 湖南,100(10×10)、200(20×10),32年3月
由邵阳资一印刷社以手写5号楷字石印加盖红色,「改」「作」2字距离至少9公厘。
普31.5 河南,50(l0x 5),32年3月
普31.6 河南,50(l0x 5),32年7月
由西峡口豫德印刷膝H4号宋体铅字排版,先用红色后用黑色加盖。「作」字末笔微曲,「50」矮肥,粗细一律,「改」「作」2字距离为5.75公厘。
普31.7 陕西,100(l0xl0),32年3月
由西京茂记印刷厂以4号宋体铅字排版加盖黑色,「改」「作」2字间距离较长,为7.75公厘,「50」2字较为细小。
普31.8 浙江,200(2x10x10),32年5月
由赣县大东书局江西印刷分厂以4号宋体铅字排版,加盖红色,墨色深浓,「改」字第6笔大撇特长,尖端微向上勾,「5」与「0」间距离较宽,「改」「作」2字间距离为5.25公厘。
普31.9 广东,50(l0x 5),32年5月
在曲江以4号宋体铅字排版加盖红色,「改」「作」:字间距离为7.5公厘,「0」字较「5」字略低。
普31.10 东川,200(20×10),32年6月
由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处以4号宋体铅字排版加盖红色,字体与总局加盖者相似,惟「伍」字首撇末稍尖锐,末划平直,加盖红色而带微黄,「改」「作」2字间距为5.25公厘。
普31.11 广西,l00(l0x10),32年6月
在桂林以4号宋体铅字排版加盖红色,「改」「作」间距离为7.25公厘,「50」2字较小。
普43 上海大东一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22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加盖“暂作肆分”邮票
普47 上海大东三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33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改作贰角”邮票
普14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暂作”改值邮票
普23 香港版孙中山像加盖“暂作叁分”邮票
抗战胜利复员后,第1次在上海交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以雕刻凹版印制国父像邮票,上为国徽,格式与以前所印者大致相同,惟边框花纹较为精细。全套11种,自20元至5,000元,最大面值5000元票系双色套印。 100元,深红,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横缝漏齿。
1942年,中华邮政发行。初期来不及打孔即发售应用,后又有点线齿及12.5-13度齿孔。福建南平百城印务局承印。 图12出现两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无齿*点线齿。
0.5分,灰棕。薄纸出现一种变体票 :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 2分,草绿。 3分,蓝绿。 4分,橄绿。 5分,玫紫。 8分,桔红。 15分,深蓝。 20分,棕红。 30分,紫棕。 1元,褐、桔棕。 20元,蓝、紫。
2分,橄绿,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民国邮票属于历史上最动荡的一个历史阶段。在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民国邮票消耗特别大,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所以,现如今能完整保留下来的民国邮票已经寥寥无几。
红字1分(赭黄),发行2339枚,出现两种变体票:原票大头“壹”、原票“壹”壬字头。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封建王朝后,1912年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清欠资邮票上亦加盖“临时中立”字样8枚。
2分,红色加盖,出现一种变体票:倒盖。 翻传票是以帆船为主的,背景是火车、农获票是以农民收割为主图的,背景是天坛。这套邮票用的是5号宋体字,红色的加盖。印刷也很粗糙,比较不精致,但是是北京发行的唯一一套暂作改值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