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26年国内各地互寄平信邮资为5分,库存4分邮票既不适用,且与5分票同为绿色,发售时易于混淆,以部分加盖改为1分票,以便与未加盖之4分票搭配售用。1分票于民国26年3月间发行,8分及1角2种续于民国27年7月间发行。

1分红字加盖(原为4分绿),出现两种变体票:窄版等长线、宽版。
8分黑字加盖(原为40分橘黄色),出现一种变体票:叠模。
10分红字加盖(原为25分蓝色),出现一种变体票:宽版。
(相关概念请参见,普11、普13)
1937.3-1938.7(民国二十六年三月至二十七年七月)四号楷体字加盖,普14.1、普14.2 200(10*20),普14.3 200(20*10),[Pr]北平财政部印刷局。
民国26年国内各地互寄平信邮资为5分,库存4分邮票既不适用,且与5分票同为绿色,发售时易于混淆,以部分加盖改为1分票,以便与未加盖之4分票搭配售用。又2角5分及4角邮票用途亦不多,分别加盖改为1角及8分邮票售用。3种改值票均由北平财政部印刷局,以4号楷字及阿拉伯数字,于票面两旁及下端加盖红或黑色。1分票于民国26年3月间发行,8分及1角2种续于民国27年7月间发行。
普13 北平版烈士像邮票
普41 伦敦三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28 中信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22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加盖“暂作肆分”邮票
普33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改作贰角”邮票
普2 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邮票
普39 重庆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8分,橄绿(实钮);大东版仅有5分、8分两种。 2. 大东版圆数票「圆」字内「贝」部,右侧1竖与右下1点不连。
0.5分,深褐; 1分,桔黄; 2.5分,玫紫; 4分,蓝灰; 15分,棕紫; 30分,棕紫,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 北平版票齿孔为14度,香港版虽亦有14度票,但极少见,一般均属12.5度之中齿票。
4分,出现两种变体票:“暂作肆作”、双联,一枚漏齿。 29年9月20日起调整邮资,本埠平信费,每20公分由2分改为4分,4分邮票用量骤增,新票未印成前,经先将库存最多之5分邮票于票面两旁及下端,加盖「暂作肆分」及阿拉伯「4」字,改值售用。
银圆虽未明另为通货本位,实已取代了“金圆券”。1949年中华邮政只得发行无面值“单位邮票”以供急需,各类邮件的资费,均用银圆为基数,发售邮局按照当日银圆牌价折合“金圆券”售用。
加盖原票为“京烈版”、“港烈版”、“中华版”、“纽约版”等。各地加盖字样各有不同。按原票版别不同,计有河南7种;西川7种;闽浙3种;江西9种;湖南9种;广西7种;云南4种;甘肃7种;贵州6种;东川3种;广东8种;陕西4种;湖北4种。
黑字0.5分,棕,出现两种变体票:倒盖、复盖。 红字2分,深绿,出现两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全套自半分至5圆共15枚,发交各地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