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5分,深褐; 1分,桔黄; 2.5分,玫紫; 4分,蓝灰; 15分,棕紫; 30分,棕紫,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 北平版票齿孔为14度,香港版虽亦有14度票,但极少见,一般均属12.5度之中齿票。

有水印:
0.5分,深褐;
1分,桔黄;
2分,蓝;
2.5分,玫紫;
3分,棕;
4分,蓝灰;
5分,桔红;
8分,桔黄;
10分,暗紫;
13分,绿;
15分,棕紫;
17分,橄绿;
20分,淡蓝;
21分,灰褐;
25分,红紫;
28分,橄绿;
30分,棕紫,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
40分,桔黄;
50分,绿。

无水印:
0.5分,深褐;
1分,桔黄,出现两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政”字不连;
2分,蓝,出现三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直双连横缝漏齿、横双连中缝漏齿;
2.5分,玫紫;
3分,棕;
4分,蓝灰;
5分,桔红;
8分,桔黄;
10分,暗紫;
13分,绿;
15分,棕紫;
17分,橄绿;
20分,淡蓝,出现两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直双连横缝漏齿;
21分,灰褐;
25分,红紫;
28分,橄绿;
30分,棕紫;
40分,桔黄;
50分,绿。
1940.6(民国二十九年六月),雕刻版,P12-14,19.5*22mm,200(20*10),[P]香港商务印刷馆
先烈像邮票原在北平财政部印刷局印制,七七事变发生,北平沦陷后,即无法续印,于是将前印先烈像邮票原模,交由香港商务印书馆翻版添印。北平印者有12种面值,香港添印时,因业务之需要,加印2分、4分、5分、1角5分、2角1分、2角5分、2角8分7种,全套共19枚:
半分、2分半、4分 邓铿烈士
1分、2角5分、5角 陈英士烈士
2分、1角、1角7分、2角8分 宋教仁烈士
3分、5分、1角5分、3角 廖仲恺烈士
8分、1角3分、2角1分 朱执信烈士
2角、4角 黄 兴烈士
香港商务印书馆同样是雕刻凹版印制,其图案、刷色大致与北平版相同,惟港版除一部份1分(初期所印)及2角1分票外,其票面「中华民国邮政」的「政」字第3笔与反文一撇相连,北平版则没有相连。
北平版票齿孔为14度,香港版虽亦有14度票,但极少见,一般均属12.5度之中齿票。
有水印票印于篆文邮字水印纸上,其图案、刷色、齿度版式等均与无水印票同。
普54 重庆华南版孙中山像金圆邮票
普53 上海大东二版孙中山像金圆邮票
普60 重庆华南版孙中山像基数邮票
普6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
普18 香港中华二版改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2 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邮票
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加盖的金圆邮票,其分数票中除国父像渝中央版30元改5分外,均用5号方体「金圆」两字及5号方体阿拉伯数字特制字模,浇凸版,分四种形式加盖。角数票另用5号楷字及5号方体阿拉伯数字浇版,加盖改值,角数票字体特征如下:
1945.9.17~9.5,五号黑体字铸模加盖,横距4mm,50,100,200,[Pr]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由于运输拥挤,光复区邮局所需国币邮票,一时无法自后方运到。 2分,蓝,出现两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复盖。
1947,中华邮政发行。其中部分邮票纸质有厚薄之分,图幅也有阔版、窄版、高版、矮版的差异。因该票右下角边框中有梅花图案,也称“梅花一版”。
银圆虽未明另为通货本位,实已取代了“金圆券”。1949年中华邮政只得发行无面值“单位邮票”以供急需,各类邮件的资费,均用银圆为基数,发售邮局按照当日银圆牌价折合“金圆券”售用。
黑字0.5分,棕,出现两种变体票:倒盖、复盖。 红字2分,深绿,出现两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全套自半分至5圆共15枚,发交各地售用。
原定自是年11月1日起实行,附加费为1元。嗣奉令缓办,于10月26日再急电各局不予发行,但边远地区,因交通不便,转令未能及时到达,届期仍有若干地区售用数日。
普31 中信版孙中山像加盖“改作伍角”邮票
1942年底起,中华邮政内地邮资增为平信5角、挂号1元、快递2元,致使5角面值邮票需要量骤增。同时将停售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加盖邮票上划去原盖字样,另加盖“伍角”字样出售。加盖字样及划线粗细式样各有不同。
普42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国币”改值邮票
原票为先烈像香港版,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以特制之5号楷字及阿拉伯数字加黑白相间之棋盘式花框,浇制凸版,加盖黑色,数值分列两旁,上端印阿拉伯数字框(图52)。通称「永宁上框国币票」。
普60 重庆华南版孙中山像基数邮票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1分(黄绿)、2分(桔)、4分(蓝绿)、10分(紫)、16分(桔红)、20分(蓝)、50分(棕)、100分(浅蓝)、500分(红)。重庆华南印刷厂承印。 2分,桔黄,出现一种变体票:横缝及顶边漏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