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5分,深褐; 1分,桔黄; 2.5分,玫紫; 4分,蓝灰; 15分,棕紫; 30分,棕紫,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 北平版票齿孔为14度,香港版虽亦有14度票,但极少见,一般均属12.5度之中齿票。
有水印:
0.5分,深褐;
1分,桔黄;
2分,蓝;
2.5分,玫紫;
3分,棕;
4分,蓝灰;
5分,桔红;
8分,桔黄;
10分,暗紫;
13分,绿;
15分,棕紫;
17分,橄绿;
20分,淡蓝;
21分,灰褐;
25分,红紫;
28分,橄绿;
30分,棕紫,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
40分,桔黄;
50分,绿。
无水印:
0.5分,深褐;
1分,桔黄,出现两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政”字不连;
2分,蓝,出现三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直双连横缝漏齿、横双连中缝漏齿;
2.5分,玫紫;
3分,棕;
4分,蓝灰;
5分,桔红;
8分,桔黄;
10分,暗紫;
13分,绿;
15分,棕紫;
17分,橄绿;
20分,淡蓝,出现两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直双连横缝漏齿;
21分,灰褐;
25分,红紫;
28分,橄绿;
30分,棕紫;
40分,桔黄;
50分,绿。
1940.6(民国二十九年六月),雕刻版,P12-14,19.5*22mm,200(20*10),[P]香港商务印刷馆
先烈像邮票原在北平财政部印刷局印制,七七事变发生,北平沦陷后,即无法续印,于是将前印先烈像邮票原模,交由香港商务印书馆翻版添印。北平印者有12种面值,香港添印时,因业务之需要,加印2分、4分、5分、1角5分、2角1分、2角5分、2角8分7种,全套共19枚:
半分、2分半、4分 邓铿烈士
1分、2角5分、5角 陈英士烈士
2分、1角、1角7分、2角8分 宋教仁烈士
3分、5分、1角5分、3角 廖仲恺烈士
8分、1角3分、2角1分 朱执信烈士
2角、4角 黄 兴烈士
香港商务印书馆同样是雕刻凹版印制,其图案、刷色大致与北平版相同,惟港版除一部份1分(初期所印)及2角1分票外,其票面「中华民国邮政」的「政」字第3笔与反文一撇相连,北平版则没有相连。
北平版票齿孔为14度,香港版虽亦有14度票,但极少见,一般均属12.5度之中齿票。
有水印票印于篆文邮字水印纸上,其图案、刷色、齿度版式等均与无水印票同。
“伦敦二版”俗称双票。 1分,橘黄,出现一种变体票:“中”字下的第二条横线完整。 P.S. 从印制版别上看,第一版应为“双圈”票,第二版才为“单圈”票;从发售时间上区分,“单圈”票在先,“双圈”票在后。
1947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500元(橄绿)、1000元(绿与红)、2000元、5000元。英国伦敦德纳罗公司承印。 此版式票仍以国父像为主图,图案格式为左右两旁边框改绘火炬,通称“火炬式”。
4分,出现两种变体票:“暂作肆作”、双联,一枚漏齿。 29年9月20日起调整邮资,本埠平信费,每20公分由2分改为4分,4分邮票用量骤增,新票未印成前,经先将库存最多之5分邮票于票面两旁及下端,加盖「暂作肆分」及阿拉伯「4」字,改值售用。
2分,橄绿,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民国邮票属于历史上最动荡的一个历史阶段。在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民国邮票消耗特别大,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所以,现如今能完整保留下来的民国邮票已经寥寥无几。
红字1分(赭黄),发行2339枚,出现两种变体票:原票大头“壹”、原票“壹”壬字头。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封建王朝后,1912年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清欠资邮票上亦加盖“临时中立”字样8枚。
原定自是年11月1日起实行,附加费为1元。嗣奉令缓办,于10月26日再急电各局不予发行,但边远地区,因交通不便,转令未能及时到达,届期仍有若干地区售用数日。
普52 印花税票改作“金圆”邮票
为供应“金圆”面值邮票应急,中华邮政就将印花税票加盖邮政标记暂代邮票使用。印花税票原票有平版及凹版印刷两种。平版承印厂有大东、大业、中央、振明四厂;凹版有大东、大业等不同版别,细微处各有特征可分。
普60 重庆华南版孙中山像基数邮票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1分(黄绿)、2分(桔)、4分(蓝绿)、10分(紫)、16分(桔红)、20分(蓝)、50分(棕)、100分(浅蓝)、500分(红)。重庆华南印刷厂承印。 2分,桔黄,出现一种变体票:横缝及顶边漏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