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分,橄绿,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民国邮票属于历史上最动荡的一个历史阶段。在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民国邮票消耗特别大,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所以,现如今能完整保留下来的民国邮票已经寥寥无几。

2分,橄绿,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8分,橄绿。
发行日期:1941.8.16(民国30年)
齿孔度数:12.5印刷版别:雕刻版
图幅:19.5~23
全张枚数:50(10x5)
水印:篆文“邮”字印刷:香港中华书局
香港中华书局后期所印,国父像2分及8分票,印版曾有修饰。2分票阿拉伯数字「2」字之下横起首处;8分票国徽右旁花纹上。
民国邮票(1912-1949)属于历史上最动荡的一个历史阶段。社会动荡,时局不安,人们能够平安一生都很难,更别说长期收藏这样的小情操了。在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民国邮票消耗特别大,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而1966年的文革时期,民国时期的很多东西包括民国邮票又被当做是资本主义毒瘤,几乎销毁殆尽。所以,现如今能完整保留下来的民国邮票已经寥寥无几。
普53 上海大东二版孙中山像金圆邮票
普11 伦敦一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48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金圆”改值邮票
普22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加盖“暂作肆分”邮票
普39 重庆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35 重庆中华版孙中山像邮票
银圆虽未明另为通货本位,实已取代了“金圆券”。1949年中华邮政只得发行无面值“单位邮票”以供急需,各类邮件的资费,均用银圆为基数,发售邮局按照当日银圆牌价折合“金圆券”售用。
1948年,中华邮政发行。图案与“大东二版”基本相同,但区分较容易:“大东三版”面值都在万元以上,且为单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东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东三版”无角、分位如“20000”。上海大东书局水印。也称“梅花二版”。
2分,橄绿。 3分,红棕。 16分,橄棕。 该局后期承印票,采用特制的篆文邮字水印纸,共5枚,其图案刷色版模与前印者相同。此票可分线式齿和梳式齿。
加盖原票为“京烈版”、“港烈版”、“中华版”、“纽约版”等。各地加盖字样各有不同。按原票版别不同,计有河南7种;西川7种;闽浙3种;江西9种;湖南9种;广西7种;云南4种;甘肃7种;贵州6种;东川3种;广东8种;陕西4种;湖北4种。
蓝字0.5分(棕),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 红字1分(赭黄),出现五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原票大头“壹”、原票“壹”壬字头、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2分,红色加盖,出现一种变体票:倒盖。 翻传票是以帆船为主的,背景是火车、农获票是以农民收割为主图的,背景是天坛。这套邮票用的是5号宋体字,红色的加盖。印刷也很粗糙,比较不精致,但是是北京发行的唯一一套暂作改值的邮票。
普56 上海大东版飞雁图基数邮票
民国38年4月以后金圆券贬值,若干省区,市场上已开始以银圆为计值标准,渐有恢复银本位之势。邮资于同年5月13日起,恢复以前之银圆基本费率,同时另印基数邮票售用,规定在使用银圆地区按照基数售收银圆,在使用金圆券地区,则按当地折合率折售金圆券。
普41 伦敦三版孙中山像邮票
抗战期中,邮票多在后方印制,国内因限于技术及物质条件,制品均嫌粗陋。 全套原有7种面值,其中1元、2元两种于民国33年10月发行。20元、30元、50元等3种于民国35年3月起发行。
普47 上海大东三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8年,中华邮政发行。图案与“大东二版”基本相同,但区分较容易:“大东三版”面值都在万元以上,且为单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东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东三版”无角、分位如“20000”。上海大东书局水印。也称“梅花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