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分,橄绿(实钮);大东版仅有5分、8分两种。 2. 大东版圆数票「圆」字内「贝」部,右侧1竖与右下1点不连。

普20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有水印

普20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无水印

普20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未发行
5分,绿;
5分,橄绿;
8分,橄绿(实钮);
8分,空钮;
10分,绿;
30分,红;
50分,蓝;
1元,褐、桔棕;
2元,红棕、蓝;
5元,灰绿,红;
10元,紫、绿。
1940.1(民国二十九年一月)雕刻版,P14,19.5*22.6mm,[P]香港大东书局。大东版孙中山邮票可分为有水印和无水印两种,两种票图案、刷色、版式,齿度相同,无水印票缺8分1种。
P.S. 大东书局与中华书局印刷的孙中山像邮票,同为为雕刻凹版印刷,其图案、刷色、纸张等几全与中华书局承印者相同,区别之处经分别制图并说明如下:
#~ 分数票
1. 中华版有2分、3分、5分、8分4种。大东版仅有5分、8分两种(刷色略有深浅不同)。
2. 中华版5分票之「伍」字下横起首处与人旁一竖相连,衣钮中心空白。
大东版5分票之「伍」字下横起首处与人旁一竖间断,衣钮中心有「大」字。
按大东版票国父像衣钮均为整圆圈,但分数票之衣钮中心有1「大」字(8分票亦有无「大」字者),通称「实钮」;角数及圆数票钮中均无此「大」字,通称「空钮」。
3. 中华版8分票之「捌」字中间「口」字第1笔与第2笔离开,「力」字与挑手旁不相连,「刀」部之小竖细而长。
大东版8分票之「捌」字中间「口」字为闭口,「力」字与手旁相连,「刀」部小竖粗而短。
#~ 角 数 票
1. 中华版角数票之「角」字中竖短,而不超越第2短划。
2. 大东版角数票之「角」字中竖长,且穿过第2短划。
#~ 圆 数 票
1. 中华版圆数票「圆」字内「贝」部,右侧1竖与右下1点相连。
2. 大东版圆数票「圆」字内「贝」部,右侧1竖与右下1点不连。
普56 上海大东版飞雁图基数邮票
普44 伦敦四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8 北京二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
原票为先烈像香港版,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以特制之5号楷字及阿拉伯数字加黑白相间之棋盘式花框,浇制凸版,加盖黑色,数值分列两旁,上端印阿拉伯数字框(图52)。通称「永宁上框国币票」。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1分(黄绿)、2分(桔)、4分(蓝绿)、10分(紫)、16分(桔红)、20分(蓝)、50分(棕)、100分(浅蓝)、500分(红)。重庆华南印刷厂承印。 2分,桔黄,出现一种变体票:横缝及顶边漏齿。
1947,中华邮政发行。其中部分邮票纸质有厚薄之分,图幅也有阔版、窄版、高版、矮版的差异。因该票右下角边框中有梅花图案,也称“梅花一版”。
1元,褐、红棕:发行量155,000; 5元,灰蓝、红:发行量135,000; 10元,紫、绿:发行量150,000; 20元,蓝、玫紫:发行量570,000;停售日期1943年10月23日,停用日期1944年1月1日。 所谓“半钮”“全钮”通俗讲是指票中孙中山像衣领下的纽扣,是整个或是显示一半。
2分,橄绿; 1元,褐色,红棕; 5元,灰蓝,红;除面值10元邮票在安徽省寿县发行过外,其余五种均未正式发行。
蓝字0.5分(棕),出现一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 红字1分(赭黄),出现五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原票大头“壹”、原票“壹”壬字头、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普22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加盖“暂作肆分”邮票
4分,出现两种变体票:“暂作肆作”、双联,一枚漏齿。 29年9月20日起调整邮资,本埠平信费,每20公分由2分改为4分,4分邮票用量骤增,新票未印成前,经先将库存最多之5分邮票于票面两旁及下端,加盖「暂作肆分」及阿拉伯「4」字,改值售用。
普33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改作贰角”邮票
加盖原票为“京烈版”、“港烈版”、“中华版”、“纽约版”等。各地加盖字样各有不同。按原票版别不同,计有河南7种;西川7种;闽浙3种;江西9种;湖南9种;广西7种;云南4种;甘肃7种;贵州6种;东川3种;广东8种;陕西4种;湖北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