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上海大东书局承印。大东1版与2版除齿孔不同外,其版式显着不同处为:大东一版「國」字之一点,在横地右边,与横相连。大东2版「國」字之一点,在1横的上边,与横及上端相连。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全套共12枚。面值50元(深绿)、100元(棕)、200元(桔红)、500元(枚紫)、1000元(蓝)、2000元(紫)、5000元(天蓝)、1万元(栗)、2万元(黄绿)、5万元(绯红)、8万元(棕红)、10万元(蓝绿)。齿孔度数为12.5。平版印刷。上海大东书局承印。
发行日期:1949.3(民国38年)起
齿孔度数:12.5
印刷版别:胶版
图幅:18x21
全张枚数:200(20x10)
纸质:道林纸、无胶
印刷: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
金圆券贬值速度很快,邮资一再调整,邮票耗用量日增,以凹版印制邮票,缓不济急,即以前印金圆邮票图案用照相制成胶版,以平印方法印制。图案文字与凹版票相同,惟版纹较粗。大东1版与2版除齿孔不同外,其版式显着不同处为:大东一版「國」字之一点,在横地右边,与横相连。大东2版「國」字之一点,在1横的上边,与横及上端相连。
“伦敦二版”俗称双票。 1分,橘黄,出现一种变体票:“中”字下的第二条横线完整。 P.S. 从印制版别上看,第一版应为“双圈”票,第二版才为“单圈”票;从发售时间上区分,“单圈”票在先,“双圈”票在后。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1元(桔)、10元(绿)、20元(紫棕)、50元(墨绿)、100元(桔棕)、200元(桔红)、500元(枚紫)、800元(玫红)、1000元(蓝)。上海大东书局承印。
1942年底起,中华邮政内地邮资增为平信5角、挂号1元、快递2元,致使5角面值邮票需要量骤增。同时将停售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加盖邮票上划去原盖字样,另加盖“伍角”字样出售。加盖字样及划线粗细式样各有不同。
抗战期中,邮票多在后方印制,国内因限于技术及物质条件,制品均嫌粗陋。 全套原有7种面值,其中1元、2元两种于民国33年10月发行。20元、30元、50元等3种于民国35年3月起发行。
0.5分,深褐; 1分,桔黄; 2.5分,玫紫; 4分,蓝灰; 15分,棕紫; 30分,棕紫,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 北平版票齿孔为14度,香港版虽亦有14度票,但极少见,一般均属12.5度之中齿票。
邮票介绍:1941年,中华邮政发行。美国钞票公司承印。其中2元票有中心倒印大变体,传世很少。其中14种为1941年2月21日发行,2分及翠蓝8分为1941年4月21日发行。 2009年1月18日,2元国父像倒盖票在斯宾客拍卖行邮票拍卖会上拍出£72,000的价格。
普42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国币”改值邮票
原票为先烈像香港版,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以特制之5号楷字及阿拉伯数字加黑白相间之棋盘式花框,浇制凸版,加盖黑色,数值分列两旁,上端印阿拉伯数字框(图52)。通称「永宁上框国币票」。
普28 中信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香港沦陷。香港印刷邮票已无可能,中华邮政就委托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刷厂及福建南平的百城印务局分任印票工作,自1942年起陆续发行。齿孔度数为10.5-12及13。纸质较复杂,分有条纹土纸,无条纹厚、薄士纸,无条纹厚、薄士纸,道林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