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9年9月,中华邮政发行香港亚洲版单位邮票。图案和刷色等与“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相同。香港亚洲石印局承印。
1949年9月,中华邮政发行香港亚洲版单位邮票。全套共4枚。图案和刷色等与“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相同。齿孔为点线齿。平版印刷。香港亚洲石印局承印。
发行日期:1949.7(民国38年)起
齿孔度数:点线齿
印刷版别:平版
图幅:18x21
全张枚数:200(20x10)
纸质:道林纸、无胶
印刷:香港亚洲石印局
上海局势紧张,经另在香港交由亚洲石印局续印单位邮票,仍用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所制地原版翻印,其图案文字均与上海印制者完全相同,版纹、墨色、纸张亦极相似,上海印的为圆齿孔,香港印的为点线齿。
1942年底起,中华邮政内地邮资增为平信5角、挂号1元、快递2元,致使5角面值邮票需要量骤增。同时将停售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加盖邮票上划去原盖字样,另加盖“伍角”字样出售。加盖字样及划线粗细式样各有不同。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1分(黄绿)、2分(桔)、4分(蓝绿)、10分(紫)、16分(桔红)、20分(蓝)、50分(棕)、100分(浅蓝)、500分(红)。重庆华南印刷厂承印。 2分,桔黄,出现一种变体票:横缝及顶边漏齿。
1元,褐、红棕:发行量155,000; 5元,灰蓝、红:发行量135,000; 10元,紫、绿:发行量150,000; 20元,蓝、玫紫:发行量570,000;停售日期1943年10月23日,停用日期1944年1月1日。 所谓“半钮”“全钮”通俗讲是指票中孙中山像衣领下的纽扣,是整个或是显示一半。
原票为伦敦德纳罗公司凹版印制的国币面值包裹印纸。由上海三一印刷公司以5号楷字及方体阿拉伯数字,浇版黑或红色,加盖「改作邮票」及「金圆×圆」字样于票面主图的两旁,阿拉伯数字在下端。
民国26年国内各地互寄平信邮资为5分,库存4分邮票既不适用,且与5分票同为绿色,发售时易于混淆,以部分加盖改为1分票,以便与未加盖之4分票搭配售用。1分票于民国26年3月间发行,8分及1角2种续于民国27年7月间发行。
1944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4角(棕红)、2元(灰棕)、3元(红)、3元(红棕)、6元(棕)、10元(浅红)、20元(红)、50元(棕)、70元(紫)。纸质为土纸,其中纸质有有条纹、无条纹及厚薄的不同。重庆中华书局承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