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7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500元(橄绿)、1000元(绿与红)、2000元、5000元。英国伦敦德纳罗公司承印。 此版式票仍以国父像为主图,图案格式为左右两旁边框改绘火炬,通称“火炬式”。

1947年,中华邮政发行。全套共4枚。面值500元(橄绿)、1000元(绿与红)、2000元(蓝与红棕)、5000元(桔红与黑)。齿孔度数为11.5-12.5。凹版印刷。英国伦敦德纳罗公司承印。
发行日期:1947.5(民国36年)
齿孔度数:11.5-12.5
印刷版别:雕刻版
图幅:20x22.5
全张枚数:200(10x20)
印刷:英国伦敦德纳罗公司
此版式票仍以国父像为主图,图案格式为左右两旁边框改绘火炬,通称“火炬式”。
普54 重庆华南版孙中山像金圆邮票
普21 香港商务版烈士像邮票
普48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金圆”改值邮票
普6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
普22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加盖“暂作肆分”邮票
普1 加盖“临时中立”邮票
普2 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邮票
1949.5P12.5~14,[Pr]广州南京印务局。 广东邮政管理局奉令将印花税票一批,交由广州南京印务局,以特制锌版加印改作单位邮票,计国内信函费3种,国内挂号费,国内快递费及航空费各1种,国内航空费单位票另列于航空类。加盖颜色黑、红或深棕色。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上海大东书局承印。大东1版与2版除齿孔不同外,其版式显着不同处为:大东一版「國」字之一点,在横地右边,与横相连。大东2版「國」字之一点,在1横的上边,与横及上端相连。
1948年,中华邮政发行。图案与“大东二版”基本相同,但区分较容易:“大东三版”面值都在万元以上,且为单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东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东三版”无角、分位如“20000”。上海大东书局水印。也称“梅花二版”。
2分,橄绿。 3分,红棕。 16分,橄棕。 该局后期承印票,采用特制的篆文邮字水印纸,共5枚,其图案刷色版模与前印者相同。此票可分线式齿和梳式齿。
,5号宋字加盖于清代蟠龙无水印票。3分:25(5*5);1元、2元、5元均为48(8*6)。上海邮政供应股。此项加盖票,因加盖文字不妥遭到反对,仅在福州邮局售出3分、1元、2元、5元以上4种,随即停售。其余11种,均未发行。
2分,橄绿,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民国邮票属于历史上最动荡的一个历史阶段。在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民国邮票消耗特别大,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了。所以,现如今能完整保留下来的民国邮票已经寥寥无几。
普56 上海大东版飞雁图基数邮票
民国38年4月以后金圆券贬值,若干省区,市场上已开始以银圆为计值标准,渐有恢复银本位之势。邮资于同年5月13日起,恢复以前之银圆基本费率,同时另印基数邮票售用,规定在使用银圆地区按照基数售收银圆,在使用金圆券地区,则按当地折合率折售金圆券。
普8 北京二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
0.5分,灰棕。薄纸出现一种变体票 :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 2分,草绿。 3分,蓝绿。 4分,橄绿。 5分,玫紫。 8分,桔红。 15分,深蓝。 20分,棕红。 30分,紫棕。 1元,褐、桔棕。 20元,蓝、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