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5.10.9,5号宋体字加盖,[Pr]河南开封建华印刷厂。自民国34年10月9日开始发行,俟新邮票发到,于同年12月15日公告停用。 30分,紫棕,出现两种变体票:“圆”字倒盖、横骑缝盖;

1945.10.9(民国34年),5号宋体字加盖,[Pr]河南开封建华印刷厂。
原票: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印刷厂印的仿烈士像邮票
加盖:河南开封华印刷厂
民国34年胜利之初,河南邮区对外交通尚未畅通,邮票一时供应不及,经呈准以原在华北的伪组织邮票就地加盖改值,以应需要。所用原票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印刷局(原北平财政部印刷局),所印之仿版先烈像邮票,原已加盖「华北」2字,经另以粗横线将「华北」2字划销,并用5号宋体铅字,分2直行在人像2旁加盖绿色「国币」等字样。自民国34年10月9日开始发行,俟新邮票发到,于同年12月15日公告停用。普38.1及普38.3 两枚另发行无胶白纸及无胶米色纸。(无胶票分成白色纸、米色纸和报纸不同纸质)
20分,红棕,出现四种变体票:“圆”字倒盖、“圆”字漏盖、误盖“国币币圆”、复盖;
40分,桔黄,出现四种变体票:“圆”字倒盖、倒盖、复盖、横骑缝盖;
30分,紫棕,出现两种变体票:“圆”字倒盖、横骑缝盖;
普58 印花税票改作单位邮票
普13 北平版烈士像邮票
普31 中信版孙中山像加盖“改作伍角”邮票
普49 包裹印纸改作“金圆”邮票
普27 孙中山像及烈士像“改作肆角”邮票
普35 重庆中华版孙中山像邮票
民国38年春,京沪受到威胁,由上海印制邮票供应西南各区,中断,于是将大东书局沪厂印制金圆邮票之原图案,以照相制成玻璃版,航寄重庆,交由华南印刷厂翻制胶版,用平印方法添印。图案文字虽相同,惟版纹更较大东厂平版者为粗糙,纸质亦较粗松。
0.5分,深褐; 1分,桔黄; 2.5分,玫紫; 4分,蓝灰; 15分,棕紫; 30分,棕紫,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 北平版票齿孔为14度,香港版虽亦有14度票,但极少见,一般均属12.5度之中齿票。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1分(黄绿)、2分(桔)、4分(蓝绿)、10分(紫)、16分(桔红)、20分(蓝)、50分(棕)、100分(浅蓝)、500分(红)。重庆华南印刷厂承印。 2分,桔黄,出现一种变体票:横缝及顶边漏齿。
0.5分,灰棕,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是1913年中华邮政发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邮票,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刷。虽有3种图案,通常简称全套为“帆船票”。
主图为邮政储金所及扑满里投币。纸质分中国厚道林纸和薄招贴纸等。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厂承印。这套邮票不是专用储金邮票,而是正式通用普通邮票,除信函包裹可贴用外,也可用作储金票。厚纸为道林纸,4种面值均全。
2分,红色加盖,出现一种变体票:倒盖。 翻传票是以帆船为主的,背景是火车、农获票是以农民收割为主图的,背景是天坛。这套邮票用的是5号宋体字,红色的加盖。印刷也很粗糙,比较不精致,但是是北京发行的唯一一套暂作改值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