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5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2元(绿)、5元(深绿)、10元(深蓝)、20元(红)、齿孔度数为12.5。纸质分有条纹土纸、无条纹土纸、白垩纸等。重庆大东书局印刷。 20元,红,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1945年,中华邮政发行。圈套枚。面值2元(绿)、5元(深绿)、10元(深蓝)、20元(红)、齿孔度数为12.5。纸质分有条纹土纸、无条纹土纸、白垩纸等。凸版印刷。重庆大东书局印刷。
发行日期:1945.12(民国34年)起
齿孔度数: 12.5
印刷版别:凸版
图幅:18.5x21.5
全张枚数:200210x10)
纸质:土纸
印刷:大东书局重庆印刷厂
赣州大东书局江西印刷分厂迁渝后,改称大东书局重庆印刷厂,承印国父像邮票,图案与中信版相似,惟改绘椭圆白框,上端为国徽。2元、5元两种于民国34年12月发行,其余两种于民国35年1月发行。
2元,淡绿,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5元,灰绿,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10元,蓝,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20元,红,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普52 印花税票改作“金圆”邮票
普56 上海大东版飞雁图基数邮票
普41 伦敦三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48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金圆”改值邮票
普24 纽约版孙中山像邮票
普27 孙中山像及烈士像“改作肆角”邮票
民国38年春,京沪受到威胁,由上海印制邮票供应西南各区,中断,于是将大东书局沪厂印制金圆邮票之原图案,以照相制成玻璃版,航寄重庆,交由华南印刷厂翻制胶版,用平印方法添印。图案文字虽相同,惟版纹更较大东厂平版者为粗糙,纸质亦较粗松。
为供应“金圆”面值邮票应急,中华邮政就将印花税票加盖邮政标记暂代邮票使用。印花税票原票有平版及凹版印刷两种。平版承印厂有大东、大业、中央、振明四厂;凹版有大东、大业等不同版别,细微处各有特征可分。
0.5分,深褐; 1分,桔黄; 2.5分,玫紫; 4分,蓝灰; 15分,棕紫; 30分,棕紫,出现一种变体票:横双连直缝漏齿; 北平版票齿孔为14度,香港版虽亦有14度票,但极少见,一般均属12.5度之中齿票。
原票为伦敦德纳罗公司凹版印制的国币面值包裹印纸。由上海三一印刷公司以5号楷字及方体阿拉伯数字,浇版黑或红色,加盖「改作邮票」及「金圆×圆」字样于票面主图的两旁,阿拉伯数字在下端。
1945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20元(深红)、30元(深蓝)、40元(桔)、50元(绿)、100元(棕)、200元(棕紫)。齿孔度数为12.5、13。重庆中央印制厂承印。
2分,橄绿。 3分,红棕。 16分,橄棕。 该局后期承印票,采用特制的篆文邮字水印纸,共5枚,其图案刷色版模与前印者相同。此票可分线式齿和梳式齿。
普56 上海大东版飞雁图基数邮票
民国38年4月以后金圆券贬值,若干省区,市场上已开始以银圆为计值标准,渐有恢复银本位之势。邮资于同年5月13日起,恢复以前之银圆基本费率,同时另印基数邮票售用,规定在使用银圆地区按照基数售收银圆,在使用金圆券地区,则按当地折合率折售金圆券。
普37 伪暂售票改作“国币”邮票
1945.9.17~9.5,五号黑体字铸模加盖,横距4mm,50,100,200,[Pr]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由于运输拥挤,光复区邮局所需国币邮票,一时无法自后方运到。 2分,蓝,出现两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复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