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10元(绿)、20元(棕紫)。上海中央印刷厂承印。 20元,紫棕,出现2种变体票:P13、P14;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全套共2枚。面值10元(绿)、20元(棕紫)。齿孔度数为12.5。凹版印刷。上海中央印刷厂承印。
发行日期:1949.1(民国38年)
齿孔度数:12.5或14
印刷版别:雕刻版
图幅:18x21
全张枚数:200(20x10)
纸质:道林纸、无胶
印刷:中央印制厂上海厂
金圆邮票除由大东书局凹版印制外,同时另由中央印制厂上海厂用大东厂镌制之原模翻版印制10元及20元2种邮票,图案格式与大东厂所印者相同,惟中央版「郵」字左旁1长划与右旁1竖不连,大东版则相连。
10元,绿,出现2种变体票:P13、P14;
20元,紫棕,出现2种变体票:P13、P14;
1942年10月9日邮政总局通知各区政管理局及办事处,因收支不能相抵,亏损甚多,奉准于邮资之外,加收附加费,要求各区将库存中信版1角6分票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字样备用。原定自1942年11月1日起施行,平信附加费为1元。
1948年,中华邮政发行。图案与“大东二版”基本相同,但区分较容易:“大东三版”面值都在万元以上,且为单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东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东三版”无角、分位如“20000”。上海大东书局水印。也称“梅花二版”。
2分,橄绿。 3分,红棕。 16分,橄棕。 该局后期承印票,采用特制的篆文邮字水印纸,共5枚,其图案刷色版模与前印者相同。此票可分线式齿和梳式齿。
加盖原票为“京烈版”、“港烈版”、“中华版”、“纽约版”等。各地加盖字样各有不同。按原票版别不同,计有河南7种;西川7种;闽浙3种;江西9种;湖南9种;广西7种;云南4种;甘肃7种;贵州6种;东川3种;广东8种;陕西4种;湖北4种。
原定自是年11月1日起实行,附加费为1元。嗣奉令缓办,于10月26日再急电各局不予发行,但边远地区,因交通不便,转令未能及时到达,届期仍有若干地区售用数日。
1945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2元(绿)、5元(深绿)、10元(深蓝)、20元(红)、齿孔度数为12.5。纸质分有条纹土纸、无条纹土纸、白垩纸等。重庆大东书局印刷。 20元,红,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普6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
0.5分,灰棕,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是1913年中华邮政发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邮票,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刷。虽有3种图案,通常简称全套为“帆船票”。
普47 上海大东三版孙中山像邮票
1948年,中华邮政发行。图案与“大东二版”基本相同,但区分较容易:“大东三版”面值都在万元以上,且为单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东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东三版”无角、分位如“20000”。上海大东书局水印。也称“梅花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