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天地阔 “邮颂”母亲河

2019-06-07 03:18:17 责任编辑:360邮票网 来源:用户投稿
1232

摘要:  中国的各类集邮协会,数以千百计,办有会刊会报的自然也数以千百计。邮会的命名各有千秋,但是以黄河命名的恐怕只有黄河集邮研究会一家,自然《黄河集邮》也是第一份以黄河命名的集邮协会会刊。

  ——拜读《黄河集邮》有 感 

  中国的各类集邮协会,数以千百计,办有会刊会报的自然也数以千百计。邮会的命名各有千秋,但是以黄河命名的恐怕只有黄河集邮研究会一家,自然《黄河集邮》也是第一份以黄河命名的集邮协会会刊。从2014年创刊至今,已经发行了10期,承蒙主编马立强老师厚爱,先后两次赠阅,通过拜读学习,让我对这份以“回报母亲河、保护母亲河”为宗旨的黄河集邮研究会会刊《黄河集邮》,不仅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也被这份集邮文献深深的感动着,激励着。

  “方寸”天地阔 “邮颂”母亲河
 
  “邮颂”爱无限
 
  这份16开36页四封彩色印刷的杂志型民刊,从印刷到版面都无法与国字号《集邮》《集邮博览》等媲美,但是确有许多值得让人眼前一亮的元素。首先围绕黄河这个主题,《黄河集邮》从栏目设置上就突出专题和文化并驾齐驱的办刊特色,“黄河邮讯”“黄河话邮”“黄河文化”“黄河邮苑”“黄河邮人”等栏目专题突出,特色鲜明。“邮海勾沉”“新邮赏析”“邮驿人生”“集邮百科”“学术研究”“票品研究”文化氛围浓郁,一片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盛景。专题与文化交相辉映,为不同视角对“黄河文化”“黄河邮品”的赏析和解读搭建了平台,这是黄河集邮研究会的一个壮举,开创了专题中的大众性、大众中的专题性集邮文化研究的一个典范。有了这样的载体,自然专题的束缚就迎刃而解,通过对邮品的诠释,展示的“黄河文化”也就洋洋大观了。于是山东的王超美的《黄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从一枚《八路军东渡黄河》的赏析中,引经据典对黄河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这一观点进行了全面论证,让读者对母亲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于是山东的孙启新一篇《蒲松龄笔下的黄河》短短千字文,不仅介绍蒲松龄写黄河的诗作有12首之多,还把作者每次过黄河所见所闻所感写入诗中进行了分析解读,蒲松龄的忧国忧民之心通过“黄河”的诗篇跃然纸上,让读者不免一番感慨;于是湖南宋光琼的《黄河集邮三U行》,一篇游记杂感让人读后竟对感恩有了新的理解,这份感恩是来自作者切身的体验,更是对黄河集邮研究会的“如家”的赞美……视角不同,理解不同,详略不同但是主题仅有一个,无论是洋洋洒洒的酣畅淋漓,还是字字珠玑的精雕细刻,对母亲河感恩和热爱、赞美和弘扬在“邮颂”中一览无遗。
 
  “赤字”情更真
 
  一般的邮会,会费基本是收支相抵或略有结余,而我在2016年第4期看到黄河集邮研究会的会务公告确是严重超支。其中2014-2015年会费收支结余-9376.8元。2016年结余-4631元。一个民间集邮协会成立仅仅3年就负债运行,他们用什么办法解决的超支费用呢?《黄河集邮》没有说明,我也不好妄议。钱都花哪去了呢?会务公告列出了支出明细,公章、会徽、代表证、会旗、宣传横幅、印制会刊、纪念封、购票……从支出最少的项目赴台宣传横幅一个60元到支出最多的项目印制邮寄会刊14032元,都写得明明白白。从长长的明细当中不难解读出一个民间邮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走出去与请进来,不断拓展的集邮活动成为黄河集邮研究会的主旋律。从黄河集邮研究会2016年大事记中看到,几乎月月都有活动。而且很多都是让人刮目相看的,如4月12日的2016兰州台北两岸邮学研讨会,来自台湾的俞兆年、何庆辉等12位资深老集邮家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两岸校园集邮状况、两岸邮票研究及集邮刊物编印发行概况”这是民间邮会对集邮文化的又一贡献;12月2日-7日组织会员参观南宁亚洲邮展,拜师学习、会友交流,举办“不忘初心感恩集邮”联欢会,并跨出国门组织会员赴越南进行四日游,观亚展、游越南,何等的大手笔;为会员寄拜年封、生日封、生肖新邮实寄封、印刷和邮寄会刊……这样的福利和50元的会费相比,会费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对这样的民间邮会和会务赤字,谁能不感慨?谁会不点赞?更多想表达的是对黄河集邮研究会的领导者们的钦佩和敬意。
 
  “谏言”为了谁
 
  我喜欢民刊,主要的一个原由就是民刊说实话,敢发表基层集邮爱好者的心声。有些问题并不是微不足道,而是常见不鲜的背后,很多人无奈的或者说是违心的选择了离开。眼不见,心不烦。2017年先后有两位多年邮友来信告知,2017年不再预定新邮,不再参加任何形式的互寄活动,追其原因购票难。预定要到年底才能一次性取票,想做新邮首日封,排不起队,受不起累。更不想千辛万苦寄出的邮件邮友却收不到,虽然没有埋怨和猜忌,但是对自己都没有办法交代何况他人。2016年第4期《黄河集邮》发表了陕西左鹏的署名文章,题目是《集邮联名卡——让青少年集邮爱好者走开》,这个标题很刺眼,但是左鹏的谏言我支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国集邮的未来,青少年集邮有何不好,一边是集邮进校园,一边是让青少年无法集邮,矛和盾的故事要演到何时为止呢?我敬佩作者的直言不讳,更为《黄河集邮》点赞,给集邮者搭建了一个呐喊的平台,这是普通集邮人的心声,也是民间邮会对集邮文化真正的理解支持和热爱。
 
  当年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而今《黄河集邮》,再谱“回报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新旋律,让我们一起用集邮文化的黄钟大吕共同演奏吧!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记录恢复帝制闹剧的“洪宪”邮戳 记录恢复帝制闹剧的“洪宪”邮戳
  在台湾《全方位拍卖》目录第80期62页,有一件民国帆船3分旧票(图1),盖有“洪宪元年三月十一”日戳,戳式为英中文腰框日戳,本无可圈点之处,到是“洪宪”元年特殊的记年戳记比较罕见,查阅资料,寻找出处,原来是袁世凯恢复帝制闹剧的佐证。
集邮趣闻 2019-06-07 03:33:44 阅读(1864)
《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邮资机宣传戳 《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邮资机宣传戳
  随着春日第一缕清风,第27届“上海桃花节”翩跹而至。同时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于3月24日又在浦东新区文化中心惠南分中心开幕。  上海邮政惠南镇支局使用《2017“惠南杯”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邮资机宣传戳一枚,本人自制纪念封以志祝贺。
集邮趣闻 2019-06-07 03:07:08 阅读(1639)
集邮活动:真正能穿越时空的是邮票与书信 集邮活动:真正能穿越时空的是邮票与书信
  陆羽集邮研究会的专家们来快乐老家艺术吧,与学生们一起开展《邮票与书信》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集邮知识。  现场气氛火热!  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的远距离交流与沟通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幸运星的孩子有福了!
集邮趣闻 2019-06-07 01:48:53 阅读(926)
重金购买的“珍邮”,最终打水漂了。 重金购买的“珍邮”,最终打水漂了。
  近日,笔者经手了一起纪92《古代科学家》第一组(8-1)蔡伦像多“前”字的信销票鉴定。持有者老王是某茶吧的老板,据其介绍,这两枚“珍邮”是从一位茶吧的常客于某手中购得。于某的一系列举动,使老王深信不疑。
集邮趣闻 2019-06-06 19:54:28 阅读(1082)
成功预测女排夺冠?中国邮票制造“奇迹”的背后 成功预测女排夺冠?中国邮票制造“奇迹”的背后
  “继成功预测二胎政策后,中国邮政再次成功预言女排12年后夺冠,预言帝名不虚传;这套票又要暴涨啊;为什么中国邮政发行巴西奥运会的邮票有女排!”虽然奥运会已经结束,但是有关中国邮政为里约奥运会发行邮票的话题,却成为了网上的热点。
集邮趣闻 2019-06-06 12:39:51 阅读(1196)
天上掉“馅饼”了,又一起针对藏友的骗局 天上掉“馅饼”了,又一起针对藏友的骗局
  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8月25日,农行上海枫泾支行工作人员又成功阻止了一起针对藏友的新骗局。民警提醒,如果收到支票奖励等信息,一定要跟警方联系,也可以到银行咨询,千万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集邮趣闻 2019-06-06 09:51:55 阅读(2043)
邮票收藏也要防“票病” 邮票收藏也要防“票病”
  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集邮是一项修心养性的娱乐活动,它可增长学识,陶冶情操,于身心健康皆有益。  有关部门抽样检测结果表明,一张邮票于小小方寸中竟可容纳有上百万细菌和病毒。
集邮趣闻 2019-06-05 20:40:27 阅读(880)
中国发行过《古代四大美人》邮票吗? 中国发行过《古代四大美人》邮票吗?
  最近看到今年3月25日《南昌晚报》上一篇文章《邮票上的古代四大美人》,仔细阅读以后,发现刊登的邮票图案不对头,看来编辑、作者都在“捣糨糊”。  四大美人的美,不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们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牺牲精神和高洁品质。
集邮趣闻 2019-06-05 20:37:16 阅读(1528)

视觉焦点

“方寸”天地阔 “邮颂”母亲河
邮票回收热线
1506911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