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一套由大龙邮票、慈禧寿辰邮票等85枚邮票组成的清代稀世珍邮在拍卖场上估价55万,再次掀起了清代邮票收藏热。 清代邮票的地位尊贵显赫,像大龙邮票、小龙邮票,“华邮之王”红印花等举世闻名的重量级文物票,拥有任何一枚都足以让藏者欣喜不已。
目前,一套由大龙邮票、慈禧寿辰邮票等85枚邮票组成的清代稀世珍邮在拍卖场上估价55万,再次掀起了清代邮票收藏热。
清代邮票的地位尊贵显赫,像大龙邮票、小龙邮票,“华邮之王”红印花等举世闻名的重量级文物票,拥有任何一枚都足以让藏者欣喜不已。从第一枚清代邮票发行,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珍贵的清代邮票也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慢慢消亡,今天已经很难见到它的风采了,偶尔见到一枚品相稍好的,便是稀世珍品、国宝文物。
从1878年发行第一套大龙邮票起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为止,清政府先后以“大清邮政局”、“大清国邮政局”、“大清国邮政”和“大清邮政”等铭记,共发行普通邮票、纪念邮票、欠资邮票、快信邮票以及加盖改值邮票、限西藏贴用邮票共计31套175枚。目前,一套由大龙邮票、慈禧寿辰邮票等85枚邮票组成的清代稀世珍邮在拍卖场上估价55万,再次掀起了清代邮票收藏热。
清代邮票为何如此珍贵,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清朝邮票发行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时间。邮票属纸制品,又由于那个时期科学技术的限制,邮票的纸质十分脆弱,非常容易损毁,保存非常困难。经过100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动荡不安的局面,这些邮票还能完好无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反映到价值上,自然高昂。
由于清朝末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邮政和邮票事务,不论海关试办还是大清邮政官局,实际上一直由把持中国海关的一批外国人所策划、操办和经营。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被外控制的情况下,清代邮票在设计风格上还是力求体现中国文化特色。不仅制版印刷方面认真精细,质量极高,就连防伪也做得非常到位,多套邮票采用雕刻以至双色套印技术,使用特制的水印纸印刷,均有效地防止了邮票的伪造仿制。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这些邮票还能保持独有的中国特色,在条件落后的年代里,还能将防伪措施做得如此全面,实属罕见,从而也就能理解高价求购者大有人在的原因了。
近年来,清代邮票的交易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上涌现出来,成交记录比比皆是,在网上也有大量的求购信息。清代邮票本就存世稀少,又是中国邮票的“龙头”,收藏到一枚都足以让人欣喜若狂。
作为中国邮票的开山鼻祖,清代邮票在中国邮票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文物珍品,具有极高的投资和收藏价值,被收藏界尊为“中国第一珍邮”。清朝邮票,向广大收藏爱好者展现了独属于那段历史的魅力,彰显了中国第一代邮票无与伦比的传奇地位!
在前几年的一次拍卖会上,这枚信封卖了240万美元。
有感韩国前总统被俘。 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卢泰愚的最大心愿是与中国建交并访华。本书以邮票为媒介,向读者介绍89年来韩国历任总统及其业绩与过失。
2017年3月21日上海邮政石门二路邮政支局使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90周年》邮资机宣传戳1枚,由于本人在山东临淄,委托邮友制作自制纪念封。
今年74岁的王锡玉,退休前是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的高级工程师。虽然已年过古稀,依然忙忙碌碌,他说,集邮是我生活的动力。
最近看到今年3月25日《南昌晚报》上一篇文章《邮票上的古代四大美人》,仔细阅读以后,发现刊登的邮票图案不对头,看来编辑、作者都在“捣糨糊”。 四大美人的美,不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们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牺牲精神和高洁品质。
在我国文字中,最早出现“邮”字是《礼经》的“飨农及邮表啜”一语。《孟子》有“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一句,春秋时代在路旁开辟预备给行人、使者休息的场所,称为“邮”。这都是2500多年前的事了。
卢伯雄:懂行的怕牛逼的 "一片红”票、封鉴定故事
”办公室的接待员回答:“请问鉴定的是什么邮票?”其中一位平头发帅哥神密兮兮地说:“是国内最珍贵的邮票。”这时平头帅哥对着笔者高声问道:“呵呵,看来你有资格鉴定邮票呀,那么政府发专家证了吗?”哪知二位帅哥异口同声,坚持要先看专家证后看邮票。
《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邮资机宣传戳
随着春日第一缕清风,第27届“上海桃花节”翩跹而至。同时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于3月24日又在浦东新区文化中心惠南分中心开幕。 上海邮政惠南镇支局使用《2017“惠南杯”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邮资机宣传戳一枚,本人自制纪念封以志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