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总统罗斯福爱好集邮,这已经是众所周知之事,但极喜爱中国邮票,则鲜为人知。 罗斯福总统是在一次接见刚从中国战场回国述职的史迪威将军时,引起了他对中国邮票的兴趣。 宋美龄为了保证邮册安全送到美国,立即要求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派专机护送。
美国总统罗斯福爱好集邮,这已经是众所周知之事,但极喜爱中国邮票,则鲜为人知。
罗斯福总统是在一次接见刚从中国战场回国述职的史迪威将军时,引起了他对中国邮票的兴趣。当时,他见史迪威手中有几个贴有中国邮票的信封,便好奇地拿到手中看了看,越看越感兴趣。他马上向史迪威将军索取了这几个信封。以后,史迪威将军不时从中国寄些邮票给他,但这都是当时不太珍贵的华邮。后来罗斯福曾托人帮他收集一些中国早期邮票,但由于战事频繁,收集华邮之事也就时断时续。
1943年11月,宋美龄女士受蒋介石先生的委托,准备以“第一夫人”的身份访美。访美时,带些什么礼物送给美国在朝人物呢?宋美龄为此苦心筹划,不得要领。后来宋美龄的智囊——“励志社”的总干事黄仁霖献策说:“美国总统罗斯福爱集邮,而且非常喜欢中国邮票,何不送些珍贵的华邮呢”?
宋美龄一听,认为言之有理,可当时正是抗日抗争时期,全国军民正在浴血奋战,哪来闲情摆弄邮票呢?有人建议,找一个老集邮爱好者,且是当权的人物来商量,数来数去,找到了当时的交通部长张嘉璈。果不出所料,张对珍邮的收藏了如指掌。他告诉说,珍贵的成套的华邮在大后方大多散失,很难觅得成册的。只有现仍在上海胶州路原邮政总局的保险柜内有四巨册邮票,那是从中国清代第一套大龙邮票开始,到民国各个时期都有,这可是“国宝”呀。宋美龄寻思;这“国宝”也得送,于是立即派人,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地从上海运来大后方,几经周折,辗转数千里,居然从“孤岛”上海安然运抵重庆。宋美龄喜形于色,当即决定,一巨册送罗斯福。另三册交“国库”保存。
宋美龄为了保证邮册安全送到美国,立即要求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派专机护送。原载《集邮快讯(251)》
随着春日第一缕清风,第27届“上海桃花节”翩跹而至。同时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于3月24日又在浦东新区文化中心惠南分中心开幕。 上海邮政惠南镇支局使用《2017“惠南杯”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邮资机宣传戳一枚,本人自制纪念封以志祝贺。
陆羽集邮研究会的专家们来快乐老家艺术吧,与学生们一起开展《邮票与书信》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集邮知识。 现场气氛火热! 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的远距离交流与沟通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幸运星的孩子有福了!
邮票的票面上,大都标印邮资金额,称为“面值”。不过,有些邮票由于各种原因,票面上也有不标印面值的,这种邮票称被为“无面值邮票”。这套无面值单位邮票已成了我国解放区邮票中极其难得的珍品。
3月20日正值春分节气,中国邮政发行《春夏秋冬》特种邮票1套4枚,图案内容分别为“春燕剪柳”、“夏荷戏水”、“秋鸡鸣穗”、“冬雪映梅”。至此,中国邮政已发行“四字”题材邮票6套,已然形成系列,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早已不是经济、军事、文化等单一层面的较量,而是综合实力的比拼。邮政储蓄比现代邮政体制的诞生晚了21年,在中国的发展更是经历了无数波折。1896年光绪皇帝御批,准许开办大清国家邮政。
最近看到今年3月25日《南昌晚报》上一篇文章《邮票上的古代四大美人》,仔细阅读以后,发现刊登的邮票图案不对头,看来编辑、作者都在“捣糨糊”。 四大美人的美,不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们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牺牲精神和高洁品质。
“方寸”天地阔 “邮颂”母亲河
中国的各类集邮协会,数以千百计,办有会刊会报的自然也数以千百计。邮会的命名各有千秋,但是以黄河命名的恐怕只有黄河集邮研究会一家,自然《黄河集邮》也是第一份以黄河命名的集邮协会会刊。
《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邮资机宣传戳
随着春日第一缕清风,第27届“上海桃花节”翩跹而至。同时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于3月24日又在浦东新区文化中心惠南分中心开幕。 上海邮政惠南镇支局使用《2017“惠南杯”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邮资机宣传戳一枚,本人自制纪念封以志祝贺。
丁晨:“国之血脉”说驿运
中国驿运制度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通信组织的国家之一。古老神奇的邮驿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是穿越3000多年华夏大地上的中华文明的杰出创造。从此“驿”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后代。 驿运制度被一些史学家称为“国之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