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关龙: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2019-06-07 03:26:26 责任编辑:360邮票网 来源:用户投稿
1425

摘要:  一看标题,很多人会说:谁不知道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因为学术的发展已证明,“蔡伦纸”不是中国最早的纸,造纸术也不是东汉蔡伦发明的。

孙关龙: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孙关龙: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一看标题,很多人会说:谁不知道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00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修订本等书也都说“公元105年,中国蔡伦发明造纸术”,然而,今天如果再说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蔡伦纸”是中国最早的纸,便不对了。因为学术的发展已证明,“蔡伦纸”不是中国最早的纸,造纸术也不是东汉蔡伦发明的。

  (一)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界不断地对“蔡伦纸”是不是中国最早的纸,以及造纸术是不是东汉蔡伦发明的提出异议。

  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属于西汉晚期的古纸(见《罗布淖尔考古记》)。1957年,在陕西西安东郊的灞桥古墓中出土属于西汉晚期的“灞桥纸”。1973年~1974年,在甘肃居延金关汉代(西汉)亭燧故址出土“金关纸”。1978年,在陕西扶风县中颜村的西汉窑藏出土“中颜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西北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马圈湾纸”。罗布淖尔纸、灞桥纸、金关纸、中颜纸、马圈湾纸都是西汉晚期的纸,比东汉前期的蔡伦纸都要早。于是,一些专家对蔡伦发明造纸术提出异议,认为西汉晚期已有造纸术。另一些专家认为,这些纸的质地较粗糙,结构也比较松散,能不能称得上真正的纸值得研究。

  1986年,在甘肃天水东南的放马滩汉墓(西汉)中再次发现西汉时期的古纸,被称为“放马滩纸”(也有人称为“天水纸”)。这次出土的古纸,质量较好,纸面平整光滑,质地薄软,上面有细墨线绘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即放马滩地图。经鉴定,古纸为西汉文、景两帝时期(公元前179年~前141年)的制品,即西汉早期的作品。这张天水“放马滩纸”,比蔡伦纸要早200多年,不仅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而且成了中国西汉早期就有优质纸张的物证。20世纪90年代,又在甘肃敦煌悬泉置邮驿遗址出土200多片纸文书残片,年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至东汉到西晋(纵跨400多年);古纸的颜色和质地多样,有黑色厚纸、黑色薄纸、褐色厚纸、白色薄纸、黄色厚纸等8种。而且,《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北堂书钞》等古籍亦已有汉武帝时用纸的记载,表明在西汉武帝时用纸已不是稀见之事。

  (二)

  经过以上的系统梳理,中国学术界于21世纪初逐步形成以下共识:1.中国西汉已有造纸术,造纸术不是东汉蔡伦发明的;2.目前最早的纸不是“蔡伦纸”,而是比它早200多年的“放马滩纸”;3.蔡伦的功绩仍然要肯定,他虽然不是造纸术的发明者,但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重大改革者。他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极为廉价的原料,成功制造出适宜书写的高质量纸,对造纸术的发展和纸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重大作用。

  诚如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主编的,于2009年出版的《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所指出的:对蔡伦发明造纸术的问题,“早在唐朝时代就有人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蔡伦之前就有纸,蔡伦只是精工于前人而已。如唐代张怀瓘《书断》卷下称:‘汉兴用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上述观点起初并没有引起许多人的重视,直到20世纪中国考古工作者陆续发现了一些被断代为蔡伦之前的古纸,如断代为西汉时期的罗布淖尔纸、灞桥纸、金关纸、中颜纸、马圈湾纸、放马滩纸、悬泉置纸等,局面才开始有所改观。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造纸技艺开始于蔡伦之前”。

  因此,在2009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蔡伦”条中,把原定性语“造纸发明人”改为现在的“中国古代造纸术的重大改革者”,并说:“过去文献将蔡伦定为造纸术发明人。近百年来,在甘肃、陕西等地多处发现西汉纸实物,最早者为公元前2世纪的纸。因此认为,蔡伦是吸纳了前人的经验,对造纸工艺作了改革,扩大了造纸原料,并以沤、剉、捣、抄一套工艺技术,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在造纸史上有重大贡献。”“四大发明”条指出:“依据《后汉书》,人们(曾)公认东汉蔡伦于105年发明造纸术。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发现一些蔡伦纸以前的西汉纸,包括居延金关纸、扶风中颜纸、新疆罗布淖尔纸等原始纸。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对造纸技术进行重大革新,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

  在纸发明之前,中国古人先后用甲骨(其文称为甲骨文)、青铜器(其文称为金文或钟鼎文)、陶器(其文称为陶文)、竹简和木牍(统称简或简牍,其文称为简文)、丝帛(其文称为帛文)等载体纪事,古埃及人曾用莎草片书写,古印度人曾用棕榈树叶书写(其文称为贝叶文),古巴比伦人是用泥砖书写,古欧洲人则用山羊皮、铜器、铅板书写,美洲玛雅人和太平洋许多岛屿的人是用树皮书写。它们或笨重(如简牍、铅板等),或昂贵(如丝帛、山羊皮等),或来源少(如青铜器、山羊皮等),或难以保存(如树叶、泥砖等),极大地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替代了竹简、木牍和丝帛。在隋唐,出现中国造纸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以皮纸(包括藤纸、楮皮纸、桑皮纸等)为代表。于宋元,形成中国造纸术的第二个辉煌时期,以竹纸(包括姚黄纸、学士纸,卲公纸)为代表。至明清,中国造纸术达到鼎盛,以宣德纸(包括洒金纸、五色大帘纸、瓷青纸等)为代表。传统的草纸、麻纸、皮纸、竹纸、宣纸等传统工艺一直保留至今。

  在国外,中国的造纸术于3世纪~4世纪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8世纪开始先后传至西亚、北非、欧洲,到19世纪中叶传遍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图文载体,促进各国、各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而且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基础条件,因为没有纸张这种廉价的材料,印刷术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另外,它还造就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集邮活动:真正能穿越时空的是邮票与书信 集邮活动:真正能穿越时空的是邮票与书信
  陆羽集邮研究会的专家们来快乐老家艺术吧,与学生们一起开展《邮票与书信》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集邮知识。  现场气氛火热!  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的远距离交流与沟通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幸运星的孩子有福了!
集邮趣闻 2019-06-07 01:48:53 阅读(926)
八里桥:蒙古骑兵的最后荣耀 八里桥:蒙古骑兵的最后荣耀
集邮趣闻 2019-06-07 01:09:38 阅读(4079)
中国无面值邮票 中国无面值邮票
  邮票的票面上,大都标印邮资金额,称为“面值”。不过,有些邮票由于各种原因,票面上也有不标印面值的,这种邮票称被为“无面值邮票”。这套无面值单位邮票已成了我国解放区邮票中极其难得的珍品。
集邮趣闻 2019-06-06 20:38:40 阅读(1311)
剪报:邮票上的文代会 剪报:邮票上的文代会
1949年7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文代会全称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53年9月改为“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88年11月调整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从1996年起,全国文代会、作代会定为每五年召开一次。
集邮趣闻 2019-06-06 12:39:40 阅读(1135)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90周年邮资机宣传戳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90周年邮资机宣传戳
  2017年3月21日上海邮政石门二路邮政支局使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90周年》邮资机宣传戳1枚,由于本人在山东临淄,委托邮友制作自制纪念封。
集邮趣闻 2019-06-06 12:38:09 阅读(1359)
王锡玉:集邮是我生活的动力 王锡玉:集邮是我生活的动力
  今年74岁的王锡玉,退休前是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的高级工程师。虽然已年过古稀,依然忙忙碌碌,他说,集邮是我生活的动力。
集邮趣闻 2019-06-06 12:21:36 阅读(1565)
“不务正业”的邮政储蓄 “不务正业”的邮政储蓄
  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早已不是经济、军事、文化等单一层面的较量,而是综合实力的比拼。邮政储蓄比现代邮政体制的诞生晚了21年,在中国的发展更是经历了无数波折。1896年光绪皇帝御批,准许开办大清国家邮政。
集邮趣闻 2019-06-06 12:21:26 阅读(1196)
中国发行过《古代四大美人》邮票吗? 中国发行过《古代四大美人》邮票吗?
  最近看到今年3月25日《南昌晚报》上一篇文章《邮票上的古代四大美人》,仔细阅读以后,发现刊登的邮票图案不对头,看来编辑、作者都在“捣糨糊”。  四大美人的美,不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们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牺牲精神和高洁品质。
集邮趣闻 2019-06-05 20:37:16 阅读(1528)
孙关龙: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邮票回收热线
1506911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