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邮票色标,作为整版邮票边纸的要素之一,成为集邮者了解邮票印刷用色的直观窗口。《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对“色标”的定义是:色标,就是在影写版、影雕混合版、胶版印刷的全张邮票纸边上表示印刷色相的标记,又称“色级标记”。
邮票色标,作为整版邮票边纸的要素之一,成为集邮者了解邮票印刷用色的直观窗口。《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对“色标”的定义是:色标,就是在影写版、影雕混合版、胶版印刷的全张邮票纸边上表示印刷色相的标记,又称“色级标记”。
通常,邮票色标常见的有线形、矩形、圆形等不同形状或图案。色标常列为一行,位于印刷全张中间,与转轮机滚筒轴平行,兼有用以检查漏色的功能。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邮政印制的邮票版票上,色标都是以不同颜色的圆点来展现。
其实,上世纪邮政部门发行的J、T票中,曾经多次使用不同图案的色标。如J1《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邮票的色标就采用了不同颜色的“五女传书”图案、T2《杂技》邮票边纸上的色标则为该套邮票图案的剪影等,至今仍被许多老集邮者所津津乐道。
时隔多年,2017年发行的《商务印书馆》特种邮票边纸上,一列不同颜色排放的图书成了这套邮票的色标,令集邮者眼前一亮。随之而来的《红山文化玉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两套邮票的色标也有新的尝试,分别以“篆书‘玉’字”和花朵图形来诠释邮票的用色。尽管这只是邮票设计的一个微小的变化和创意,但是却能让集邮者感受到邮票设计者的用心。
事实上,色标虽小,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印刷色相标记的单一功能上,应当将其作为邮票设计的创作空间。如果用心耕耘,变换出不同的样式,可以成为邮票设计的外延和补充,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创意,这一点在今年发行的几套邮票的尝试中,已经得到很好的检验。
因而,笔者建议将色标纳入邮票边纸设计的一个部分,结合每一套邮票的主题,创作出不同样式的色标图案,将雕刻、烫印、压凸等印刷工艺体现其中,势必将成为邮票边纸设计的点睛之笔,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邮票的防伪功能。同时,丰富多彩的色标信息,必定会吸引集邮着的关注目光,或将成为集邮新的研究对象。此外,中国邮政亦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邮票部门的做法,在邮票边纸印上“中国邮政”的企业标志,增强邮票发行主体的可识别性。(倪俊峰)
1月16日,河北省邯郸市邮政局工作人员展示即将发行的《海洋石油》特种邮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于1月18日发行《海洋石油》特种邮票。
”办公室的接待员回答:“请问鉴定的是什么邮票?”其中一位平头发帅哥神密兮兮地说:“是国内最珍贵的邮票。”这时平头帅哥对着笔者高声问道:“呵呵,看来你有资格鉴定邮票呀,那么政府发专家证了吗?”哪知二位帅哥异口同声,坚持要先看专家证后看邮票。
邮票的票面上,大都标印邮资金额,称为“面值”。不过,有些邮票由于各种原因,票面上也有不标印面值的,这种邮票称被为“无面值邮票”。这套无面值单位邮票已成了我国解放区邮票中极其难得的珍品。
有感韩国前总统被俘。 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卢泰愚的最大心愿是与中国建交并访华。本书以邮票为媒介,向读者介绍89年来韩国历任总统及其业绩与过失。
最近看到今年3月25日《南昌晚报》上一篇文章《邮票上的古代四大美人》,仔细阅读以后,发现刊登的邮票图案不对头,看来编辑、作者都在“捣糨糊”。 四大美人的美,不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们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牺牲精神和高洁品质。
记录恢复帝制闹剧的“洪宪”邮戳
在台湾《全方位拍卖》目录第80期62页,有一件民国帆船3分旧票(图1),盖有“洪宪元年三月十一”日戳,戳式为英中文腰框日戳,本无可圈点之处,到是“洪宪”元年特殊的记年戳记比较罕见,查阅资料,寻找出处,原来是袁世凯恢复帝制闹剧的佐证。
这组动物邮票 你忍心撕下吗?
为了引起人们对濒危野生动物的关注,德国动物保护组织Pro Wildlife邀请设计师制作了一组很有心思的邮票。 在这组邮票中,大象、犀牛、鲨鱼描绘在纸面上,当人们撕下邮票时,就会发现撕下的正是盗猎份子觊觎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