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字邮票共发行了19套80枚,其中有两套为连印设计,即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的(2-6)、两个5图连印和文10《毛泽东最新指示》的全套连印。原本备受贬抑的集邮者,亦是“文”字邮票最虔诚的保护者和发扬者。
“文”字邮票共发行了19套80枚,其中有两套为连印设计,即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的(2-6)、(7-11)两个5图连印和文10《毛泽东最新指示》的全套连印。
由于“文革”时期的特殊性,关于“文”字邮票发行背景的探讨研究文章很多,但对这两套为何连印?却似乎未见深入探讨,有的也就是“采用连印形式”之类的一语带过的简单说明,而忽略了其有趣而微妙之处。
从邮政角度说,寄信人都是一封一封的寄,邮票都是一枚一枚的买,既使连印,也要一枚枚撕开贴用,所以,连印于邮政毫无意义。从印制角度说,多图连印要比单图全张麻烦,也并无生产效益可言。因此都不是连印的原因。
当然也更不可能从集邮的角度,那个时代集邮是被斥为资产阶级闲情逸致的,反映到邮票设计发行中,不仅取消了专为集邮者设计发行的小型张、小全张、首日封等集邮品,就连并非专为集邮者设计的纪特分类和编号也被取消了,又有谁敢犯天下之大忌、以集邮者之名搞连印设计呢?
或许从政治的角度可以得到完满而合理的解释:即连印有利于政治主题的渲染和发挥,有利于烘托发行的政治气氛。可这样的效果对一枚枚购买贴用的邮政用户来说,谁又能见得到、体味得到呢?
不过由此却见证了一段史实,就是在“文1”之前虽已有了特4《广播休操》、纪10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和纪112《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3套连印邮票,但还并不像现在这样为集邮者所看重,它不仅被视为邮局全张印刷版式的变化,集邮者还未将其与小型张、小全张等价齐观,还未被赋予鲜明的集邮品特性。所以,在那个大破大立的年代,小型张等被取消了,而连印邮票却得以幸运地被放行了。
毫无疑问,连印邮票就是为集邮者设计发行的,因为只有集邮者才会不惜“重金”以连印形式购买并保存的,只有集邮者才最懂得连印的艺术价值并感受其所营造的特定氛围。因此,不管设计者是有意、还是无意,其连印设计都是在利用连印还不明显具有集邮品特性、还仅属于邮局全张的范畴的有利条件,以“政治意义”为托辞,而向转入地下的集邮者暗送的一道“秋波”、一脉情意,而集邮者亦为负重望,最终以其完整的珍藏向后世展示了“文”字连印邮票的完美特点和不俗价值。原本备受贬抑的集邮者,亦是“文”字邮票最虔诚的保护者和发扬者。
中国的各类集邮协会,数以千百计,办有会刊会报的自然也数以千百计。邮会的命名各有千秋,但是以黄河命名的恐怕只有黄河集邮研究会一家,自然《黄河集邮》也是第一份以黄河命名的集邮协会会刊。
目前,一套由大龙邮票、慈禧寿辰邮票等85枚邮票组成的清代稀世珍邮在拍卖场上估价55万,再次掀起了清代邮票收藏热。 清代邮票的地位尊贵显赫,像大龙邮票、小龙邮票,“华邮之王”红印花等举世闻名的重量级文物票,拥有任何一枚都足以让藏者欣喜不已。
3月20日正值春分节气,中国邮政发行《春夏秋冬》特种邮票1套4枚,图案内容分别为“春燕剪柳”、“夏荷戏水”、“秋鸡鸣穗”、“冬雪映梅”。至此,中国邮政已发行“四字”题材邮票6套,已然形成系列,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刘海粟作品选》邮票在延续以往中国美术名家作品选系列邮票风格的基础上,有着十足的个性和自己的特色。该套票书、画、章三位一体,和谐统一,呈现出我国传统的书画之美。
这种丑恶的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本土学术界纷纷强烈呼吁,要求把国内的主要学术团体联合起来,到各地考察搜集资料,发掘和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以免再被外国人攫取。
孙关龙:造纸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一看标题,很多人会说:谁不知道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因为学术的发展已证明,“蔡伦纸”不是中国最早的纸,造纸术也不是东汉蔡伦发明的。
从《春夏秋冬》看“四字”邮票的发行特点
3月20日正值春分节气,中国邮政发行《春夏秋冬》特种邮票1套4枚,图案内容分别为“春燕剪柳”、“夏荷戏水”、“秋鸡鸣穗”、“冬雪映梅”。至此,中国邮政已发行“四字”题材邮票6套,已然形成系列,并呈现出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