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分,橄绿(实钮);大东版仅有5分、8分两种。 2. 大东版圆数票「圆」字内「贝」部,右侧1竖与右下1点不连。
普20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有水印
普20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无水印
普20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邮票 未发行
5分,绿;
5分,橄绿;
8分,橄绿(实钮);
8分,空钮;
10分,绿;
30分,红;
50分,蓝;
1元,褐、桔棕;
2元,红棕、蓝;
5元,灰绿,红;
10元,紫、绿。
1940.1(民国二十九年一月)雕刻版,P14,19.5*22.6mm,[P]香港大东书局。大东版孙中山邮票可分为有水印和无水印两种,两种票图案、刷色、版式,齿度相同,无水印票缺8分1种。
P.S. 大东书局与中华书局印刷的孙中山像邮票,同为为雕刻凹版印刷,其图案、刷色、纸张等几全与中华书局承印者相同,区别之处经分别制图并说明如下:
#~ 分数票
1. 中华版有2分、3分、5分、8分4种。大东版仅有5分、8分两种(刷色略有深浅不同)。
2. 中华版5分票之「伍」字下横起首处与人旁一竖相连,衣钮中心空白。
大东版5分票之「伍」字下横起首处与人旁一竖间断,衣钮中心有「大」字。
按大东版票国父像衣钮均为整圆圈,但分数票之衣钮中心有1「大」字(8分票亦有无「大」字者),通称「实钮」;角数及圆数票钮中均无此「大」字,通称「空钮」。
3. 中华版8分票之「捌」字中间「口」字第1笔与第2笔离开,「力」字与挑手旁不相连,「刀」部之小竖细而长。
大东版8分票之「捌」字中间「口」字为闭口,「力」字与手旁相连,「刀」部小竖粗而短。
#~ 角 数 票
1. 中华版角数票之「角」字中竖短,而不超越第2短划。
2. 大东版角数票之「角」字中竖长,且穿过第2短划。
#~ 圆 数 票
1. 中华版圆数票「圆」字内「贝」部,右侧1竖与右下1点相连。
2. 大东版圆数票「圆」字内「贝」部,右侧1竖与右下1点不连。
1949.5P12.5~14,[Pr]广州南京印务局。 广东邮政管理局奉令将印花税票一批,交由广州南京印务局,以特制锌版加印改作单位邮票,计国内信函费3种,国内挂号费,国内快递费及航空费各1种,国内航空费单位票另列于航空类。加盖颜色黑、红或深棕色。
“伦敦二版”俗称双票。 1分,橘黄,出现一种变体票:“中”字下的第二条横线完整。 P.S. 从印制版别上看,第一版应为“双圈”票,第二版才为“单圈”票;从发售时间上区分,“单圈”票在先,“双圈”票在后。
1949年9月,中华邮政发行香港亚洲版单位邮票。图案和刷色等与“上海大东版”单位邮票相同。香港亚洲石印局承印。
主图为邮政储金所及扑满里投币。纸质分中国厚道林纸和薄招贴纸等。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厂承印。这套邮票不是专用储金邮票,而是正式通用普通邮票,除信函包裹可贴用外,也可用作储金票。厚纸为道林纸,4种面值均全。
0.5分,灰棕,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7分,深紫。 13分,棕 。 2元,黑、蓝,出现一种变体票:中心倒印。
黑字0.5分,棕,出现两种变体票:倒盖、复盖。 红字2分,深绿,出现两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全套自半分至5圆共15枚,发交各地售用。
普31 中信版孙中山像加盖“改作伍角”邮票
1942年底起,中华邮政内地邮资增为平信5角、挂号1元、快递2元,致使5角面值邮票需要量骤增。同时将停售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加盖邮票上划去原盖字样,另加盖“伍角”字样出售。加盖字样及划线粗细式样各有不同。
普42 孙中山像烈士像加盖“国币”改值邮票
原票为先烈像香港版,由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以特制之5号楷字及阿拉伯数字加黑白相间之棋盘式花框,浇制凸版,加盖黑色,数值分列两旁,上端印阿拉伯数字框(图52)。通称「永宁上框国币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