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5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2元(绿)、5元(深绿)、10元(深蓝)、20元(红)、齿孔度数为12.5。纸质分有条纹土纸、无条纹土纸、白垩纸等。重庆大东书局印刷。 20元,红,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1945年,中华邮政发行。圈套枚。面值2元(绿)、5元(深绿)、10元(深蓝)、20元(红)、齿孔度数为12.5。纸质分有条纹土纸、无条纹土纸、白垩纸等。凸版印刷。重庆大东书局印刷。
发行日期:1945.12(民国34年)起
齿孔度数: 12.5
印刷版别:凸版
图幅:18.5x21.5
全张枚数:200210x10)
纸质:土纸
印刷:大东书局重庆印刷厂
赣州大东书局江西印刷分厂迁渝后,改称大东书局重庆印刷厂,承印国父像邮票,图案与中信版相似,惟改绘椭圆白框,上端为国徽。2元、5元两种于民国34年12月发行,其余两种于民国35年1月发行。
2元,淡绿,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5元,灰绿,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10元,蓝,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20元,红,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1941年11月1日新闻纸邮资由半分调整为1分,半分邮票不复适用,各区邮政管理局分别将存票就地加盖改作1分票售用。此项加盖票,通用于广东邮区,故称湘粤加盖。
1942年10月9日邮政总局通知各区政管理局及办事处,因收支不能相抵,亏损甚多,奉准于邮资之外,加收附加费,要求各区将库存中信版1角6分票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字样备用。原定自1942年11月1日起施行,平信附加费为1元。
0.5分,灰棕,出现四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直双连中缝漏齿、顶边漏齿、底边漏齿。 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是1913年中华邮政发行第一套正式普通邮票,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刷。虽有3种图案,通常简称全套为“帆船票”。
1948年,中华邮政发行。图案与“大东二版”基本相同,但区分较容易:“大东三版”面值都在万元以上,且为单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东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东三版”无角、分位如“20000”。上海大东书局水印。也称“梅花二版”。
0.5分,灰棕,出现一种变体票:底边漏齿。 7分,深紫。 13分,棕 。 2元,黑、蓝,出现一种变体票:中心倒印。
1945.10.9,5号宋体字加盖,[Pr]河南开封建华印刷厂。自民国34年10月9日开始发行,俟新邮票发到,于同年12月15日公告停用。 30分,紫棕,出现两种变体票:“圆”字倒盖、横骑缝盖;
普58 印花税票改作单位邮票
1949.5P12.5~14,[Pr]广州南京印务局。 广东邮政管理局奉令将印花税票一批,交由广州南京印务局,以特制锌版加印改作单位邮票,计国内信函费3种,国内挂号费,国内快递费及航空费各1种,国内航空费单位票另列于航空类。加盖颜色黑、红或深棕色。
普37 伪暂售票改作“国币”邮票
1945.9.17~9.5,五号黑体字铸模加盖,横距4mm,50,100,200,[Pr]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由于运输拥挤,光复区邮局所需国币邮票,一时无法自后方运到。 2分,蓝,出现两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复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