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倒卖”邮票发财的民国科考团

2019-06-06 12:21:25 责任编辑:360邮票网 来源:用户投稿
1711

摘要:这种丑恶的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本土学术界纷纷强烈呼吁,要求把国内的主要学术团体联合起来,到各地考察搜集资料,发掘和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以免再被外国人攫取。

  20世纪初期,很多西方学者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热衷于来中国进行考察。尤其是中国的大西北,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变幻莫测的自然风光、神秘的地域文化,都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但同时,一些文化奸商、文化盗贼也混在“西方学者”的队伍中。他们打着“学术调查”的幌子盗取中国的文物。著名的敦煌石窟艺术珍品就被英籍文物大盗斯坦因偷运出境。这种丑恶的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本土学术界纷纷强烈呼吁,要求把国内的主要学术团体联合起来,到各地考察搜集资料,发掘和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以免再被外国人攫取。

靠“倒卖”邮票发财的民国科考团

  文物大盗斯坦因(左图)和现存在大英博物馆中的敦煌壁画及三彩罗汉(右图)

  1927年,由“中国学术团体学会”发起,中央气象台、中央研究院、地质调查所、古物陈列所、北京大学等单位参与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民国政府的批准下宣告成立,并计划于当年2月前往中国西北数省进行人类、考古、地质等多学科的考察。由于中国当时在科学调研方面较为落后,该考察团里还有数名外国学者参与。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博士任外方团长,北大教授徐炳昶任中方团长,刘半农等众多知名学者也都参与其中。

靠“倒卖”邮票发财的民国科考团

斯文•赫定博士(中间)和中方团长徐炳昶(右侧)

  1927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正式成立,左图为考察团奔赴西北;右图为考察团外籍团长斯文•赫定博士(中间)和中方团长徐炳昶(右侧)。

  当时的中国国内外环境一片混沌,国弱民穷。政府无力也不愿将用于打仗的“有限资金”投入到科学事业上,以致考察团经费拮据。在成立短短两年之后,科考工作就陷入了困境。于是,考察团不得不暂缓科研,转而开始寻求资金赞助,可多方尝试却始终没有解决钱的问题。这时,斯文•赫定提醒徐炳昶,不妨请求邮政总局帮忙发行有关“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纪念邮票,可以将邮票销售的部分收入用来作为考察资金。徐炳昶听后,连声称赞此举“一箭双雕”,即宣传了这次科考活动,同时又解决了经费的来路。

  徐炳昶立即将这一提议向政府主管部门上报,并得到了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大力支持。同年3月,蔡元培致函邮政总局,建议发行“西北科学考察团”纪念邮票,欲“以此引起国民对于学术探索的兴趣,并显示政府提倡之意。”但当时,不光是科考团经费紧张,谁曾想邮政总局那边也不宽裕,因此提出了两个条件:其一,邮票制版所需费用必须由科考团自行承担;其二,邮政总局担心邮票销售不畅,怕做赔本生意,因此要求邮票发行后,科考团必需先自行按照邮票面值购买5000套!

  这下可让科考团的成员们犯了难,本来是想以此来筹钱的,可经费还没筹集到,反倒先要花出一笔巨资,于是科考团派出刘半农作为代表与邮政总局交涉。但刘半农毕竟是学者出身,“讨价还价”可不是他的长项。邮政总局明确表态:“不同意,就不印邮票!”无奈之下,科考团不得不答应了对方的“霸王条款”。

  最终,“西北科学考察团”纪念邮票总共印制了25000套,是同期邮票中印量最少的,仅相当于孙中山国葬邮票发行量的百分之一。且由于其中5000套卖给了西北科考团,另外还预留了一部分作为库存、一部分送给万国邮联,真正被送到各地邮局,面向公众出售的邮票仅有区区1500套。可能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这套邮票由于市面上的数量太少,竟一下子成为了当时的紧俏邮票,尤其吸引了集邮家、外国驻华大使和中华文化研究人士等高端人群的极大兴趣,市场价格猛涨。之前,科考团因为迫不得已而够买5000套邮票,却在这时一不小心独家垄断了这一邮票品种。团长徐炳昶瞅准时机,在集邮市场该出手时就出手,最后以高于买价25倍的价格将5000套邮票一售而空,顺利的筹集到大笔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西北科学考察团”纪念邮票四方连

  上图为全套四枚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纪念邮票四方连。此套邮票的发行既宣传了西北科考工作,也为考察团筹集了经费。这套邮票在设计上采用了元代名画《平沙卓歇图》作为主图,描绘了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游牧狩猎的生活场景。这也是中国古代名画第一次作为主图呈现在邮票之上。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集邮活动:真正能穿越时空的是邮票与书信 集邮活动:真正能穿越时空的是邮票与书信
  陆羽集邮研究会的专家们来快乐老家艺术吧,与学生们一起开展《邮票与书信》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集邮知识。  现场气氛火热!  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的远距离交流与沟通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幸运星的孩子有福了!
集邮趣闻 2019-06-07 01:48:53 阅读(878)
中国无面值邮票 中国无面值邮票
  邮票的票面上,大都标印邮资金额,称为“面值”。不过,有些邮票由于各种原因,票面上也有不标印面值的,这种邮票称被为“无面值邮票”。这套无面值单位邮票已成了我国解放区邮票中极其难得的珍品。
集邮趣闻 2019-06-06 20:38:40 阅读(1210)
邮票的信封的种类和价值 邮票的信封的种类和价值
在前几年的一次拍卖会上,这枚信封卖了240万美元。
集邮趣闻 2019-06-06 17:13:11 阅读(870)
贴着七张邮票的挂号信 贴着七张邮票的挂号信
  近日,珠海拱北口岸公安分局收到一封贴着七张邮票、从浙江宁波寄来的挂号信,信中洋溢着对拱北口岸分局的感激之情。”老人之所以回到浙江宁波以后还要特意寄来感谢信,就是为了寻找那位曾在危急关头救助过他的女警。
集邮趣闻 2019-06-06 12:56:32 阅读(1282)
剪报:邮票上的文代会 剪报:邮票上的文代会
1949年7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文代会全称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53年9月改为“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88年11月调整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从1996年起,全国文代会、作代会定为每五年召开一次。
集邮趣闻 2019-06-06 12:39:40 阅读(1058)
陈雪飞:《红山文化玉器》特种邮票首发背后的故事 陈雪飞:《红山文化玉器》特种邮票首发背后的故事
”4月9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举行的《红山文化玉器》特种邮票全国首发式上,来自北京的退休干部陈学健手捧刚刚拿到手的邮票激动地说。
集邮趣闻 2019-06-06 12:39:16 阅读(997)
2016年纪特邮票中“四美” 2016年纪特邮票中“四美”
  《刘海粟作品选》邮票在延续以往中国美术名家作品选系列邮票风格的基础上,有着十足的个性和自己的特色。该套票书、画、章三位一体,和谐统一,呈现出我国传统的书画之美。
集邮趣闻 2019-06-06 12:38:38 阅读(1139)
王锡玉:集邮是我生活的动力 王锡玉:集邮是我生活的动力
  今年74岁的王锡玉,退休前是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的高级工程师。虽然已年过古稀,依然忙忙碌碌,他说,集邮是我生活的动力。
集邮趣闻 2019-06-06 12:21:36 阅读(1449)

热文排行

靠“倒卖”邮票发财的民国科考团
邮票回收热线
1506911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