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有哪些历史传说 开元通宝背月钱是什么

2019-09-21 10:00:19 责任编辑:360邮票网 来源:用户投稿
554

摘要:后来,有人发现了这个漏洞,将文德皇后改为太穆皇后。太穆皇后是高祖李渊的夫人窦氏,甚至还有人将文德皇后换成杨贵妃。总之,说法越来越多,为开元通宝加上各种风月色彩。

  唐玄宗时的才子郑虔在《会稡》中说:当年负责铸造开元通宝的欧阳询(也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进上蜡样,文德皇后观赏时无意中指甲掐下一个印痕。这样,蜡样翻成钱模,再铸成钱,钱背就留下了一道月亮形状的指甲纹,也就是后来的开元通宝背月钱。可是,这个说法经不住推敲。
  因为武德年间皇帝是高祖李渊,李世民还没有做皇帝,又哪来的文德皇后呢?后来,有人发现了这个漏洞,将文德皇后改为太穆皇后。太穆皇后是高祖李渊的夫人窦氏,甚至还有人将文德皇后换成杨贵妃。总之,说法越来越多,为开元通宝加上各种风月色彩。

开元通宝有哪些历史传说  开元通宝背月钱是什么

  除了岁月之说外,钱币界还有观点认为“背月”是铸钱炉别记号,也有认为是古人铸钱时“天圆地方”思想的体现,月痕就是月亮,还有认为是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背月”带有伊斯兰教文化的特色。文天下讯 “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可否认开元通宝的划时代意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博物馆负责人黄丽说,古代以前称“半斤八两”,是在开元通宝出现以前,钱币计重是十六进位制,开元通宝出现后,“十钱一两”的十进位制才诞生。

开元通宝有哪些历史传说  开元通宝背月钱是什么

开元通宝有哪些历史传说  开元通宝背月钱是什么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开元通宝2019价格表 开元通宝2019价格表
据了解,开元通宝由于出土较多故而价格较低,普通开元通宝价格为每枚人民币10万元;中期开元每枚约30万元。较昂贵的早期开元通宝,价格可达数百万元。另有晚期会昌开元通宝,市价略高,每枚250万元左右。
开元通宝 2020-12-25 10:32:10 阅读(1483)
开元通宝价格表  开元通宝的价格一览表 开元通宝价格表 开元通宝的价格一览表
接下来,就来给各位详细介绍开元通宝值多少钱一枚,一起来看看开元通宝图片及价格一览吧。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
开元通宝 2020-12-16 17:59:17 阅读(6816)
会昌开元背字稀有度排行 收藏价值高吗 会昌开元背字稀有度排行 收藏价值高吗
  会昌开元背字稀有度排行  所谓的会昌开元背字指的是它属于会昌开元通宝的这个范畴,在背面位置有融入文字,所以它必须要满足所有开元通宝的共同属性,必然为圆形方孔钱,正面位置有写着开元通宝等字样。
开元通宝 2020-12-08 11:36:58 阅读(8795)
唐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  唐开元通宝价值分析 唐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 唐开元通宝价值分析
在经过历史的沉淀之后,古币开元通宝已经早就成为了收藏品,也是五大帝钱之一,得到了很多收藏者的追捧。对于收藏者来说,开元通宝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它的升值的空间一直都是很大的,并且还有增大的趋势。
开元通宝 2020-07-20 14:25:34 阅读(1031)
开元通宝价格及图片   开元通宝升值空间大吗 开元通宝价格及图片 开元通宝升值空间大吗
关于开元通宝的版别众多,有着五花八门的版式,流传至今令后人珍藏。最便宜的就是隶书小平右桃版别以及隶书小平背双月,它们的价格只能卖到三元。  对于开元通宝价格及图片,比这些古钱币稍微值钱一些的就是隶书小平背下星,价值十元左右。
开元通宝 2019-12-27 14:13:03 阅读(359)
开元通宝价格涨幅大吗  开元通宝收藏前景如何 开元通宝价格涨幅大吗 开元通宝收藏前景如何
唐王朝为应付巨大的军费开支,累变钱法,导致严重的“钱荒”,加之寺庙遍布,众多僧尼均依赖官府供给,财政负担沉重。至会昌年间,唐武宗为减轻财政负担,诏令废灭天下佛教,拆废各地寺院,烧毁佛像等用以铸钱。此类钱币因铸于会昌年故统称“会昌开元”。
开元通宝 2019-10-04 08:27:35 阅读(421)
开元通宝适合投资吗  开元通宝收藏难度大吗 开元通宝适合投资吗 开元通宝收藏难度大吗
人民怨声载道,对新政权又失去信心,货币改革势在必行。开元通宝铸行期间长,数量大,存世多,版别繁杂丰富,但只有几种版别存世,发现特别稀少,至今还尚未引起钱币界关注。“通宝”二字宽大,开元通宝严慎端庄。
开元通宝 2019-10-04 08:27:21 阅读(308)
开元通宝是谁所铸造的  开元通宝相关介绍 开元通宝是谁所铸造的 开元通宝相关介绍
唐玄宗时,诗人郑虔在其所著笔记《会粹》中就提出此说。说的是当时担任给事中的欧阳询向皇帝进呈“开元通宝”蜡制钱样时,文德皇后无意中在蜡样上掐了一下,留下一个指甲痕。五代时的凌瑶在《唐录政要》中即持此说。
开元通宝 2019-09-23 14:05:18 阅读(618)

视觉焦点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