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欧阳询的书法理论中,笔画排列的匀称性是一个反复被提到的话题,而这些理念在“开”字的设计上得到了体现。而在武德开元钱文中,由于铸造的需要,欧阳询依旧以篆法取代了隶法,但极富创意地将左头稍向上弯,通过转折保留了自己一贯的笔势。
在武德开元通宝钱文中,“开”、“元”二字分列于穿口上下,是视觉首先作用的焦点,而该二字在字形上也存在一个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结构的对称性,特别是在钱体上位于最醒目位置的“开”字。在一般的隶书写法中,“开”字门字框的左竖大多向一边撇出形成波势,而当寻求变化的这一笔因铸造的需要而被代之以平直的一竖时,整个字就完全成为了由横画与竖画拼搭而成的方整形态。在欧阳询的书法理论中,笔画排列的匀称性是一个反复被提到的话题,而这些理念在“开”字的设计上得到了体现。
然而在开元通宝隶书“开”字写法中,由于门字框上繁下简的结构,全字的笔画多集中于上半部,故形式的平衡要通过笔法的变化来实现,门字框左竖变为带波势的撇正是基于此理,而在钱文中,欧阳询则通过另一种变化达到了同样的效果,他一边采用篆书的结构将门字框的上半部分由封闭改为开放,在减少了笔画重量的同时增加了留白的空间,又极富创意地将框内的部分调整为“井”字形,以配合上半部分作出的改动。改动之后,不仅笔画的排布不偏不倚,布白的空间亦达到均一的效果,实现了其“疏密停匀”的艺术追求,也为钱文的整体风格定下了重要的基调。与“开”字相对的是同样结构对称的“元”字,但由于“开”字已遵循绝对均衡的原则进行设计,与之相对的“元”字如重复这一理念就会显得死板而缺乏变化了。
在“元”字中,第二笔长横无疑是本字的字眼,欧阳询以隶书写“元”字长横,多不遵“蚕头燕尾”的一般方法,而是起笔下切后平走方收,表现出更多的楷书意味,由于起笔下切多较有力,故多形成稍向左上方的挑势,与传统方法挑在右上方的形态相反。而在武德开元钱文中,由于铸造的需要,欧阳询依旧以篆法取代了隶法,但极富创意地将左头稍向上弯,通过转折保留了自己一贯的笔势。为了配合这一改动,欧阳询将元字首横的长度减短成长点,分布在中轴线偏右的位置,如此一来,“元”字的重心通过上下两横的左右“偏侧”实现了平衡,这种平衡相对于“开”字的匀亭之美来多了些变化,上下呼应而相得益彰。
开元通宝的拍卖价格 唐“开元通宝”折十型一枚,包浆醇厚自然少见美品直径:42mm,拍卖成交价格7475元。 南唐“开元通宝”折十大钱一枚,直径42.3mm,极美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5060元。开元通宝背三云,*mm3.62g,上美品。
唐朝开元通宝这枚古钱币现在值多少钱呢?开元通宝不仅唐朝铸行了,其他朝代也铸行了开元通宝,不同朝代的开元通宝特点是不同的。爱藏平台目前有不同的开元通宝在进行竞拍,很多还没有结拍,感兴趣的藏友可以去参与竞拍。
而且据了解,开元通宝在民间,还有着特殊的意义,老百姓喜欢用它放在家里镇宅和辟邪,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由于开元通宝出土的较多,因此市场价可能较平常些。但是,在未来每一枚古币开元通宝都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两种唐开元通宝钱在书意、形制、厚薄和背纹饰文字风格上可有较明显区别。时至今日,再将又一品独特罕见且脱谱的唐开元钱帐中点出,遣之上博展赏,以飨泉好。然面日纹,且纹形硕大,却不仅脱谱,而且在收藏实践中极为罕见。
开元通宝出现,宣告了自秦以来流通了八百多年来的铢两货币的结束,并影响了其后中国13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唐开元通宝除了基本的光背规制以外,还有不少背铸各种纹式。
地位 开元通宝钱,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通宝的出现,开元宝、通宝方孔圆钱之先河,宣告了自秦以来流通了八百多年来的铢两货币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