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旧唐书》的记载中看,规范读法是“开元通宝”。但也能从记载中了解到有些人将钱文读成“开通元宝”。两处的“开元”均指开国,开辟新纪元之意。故可见读成“开元通宝”有文史依托,显得自然。
从《旧唐书》的记载中看,规范读法是“开元通宝”。但也能从记载中了解到有些人将钱文读成“开通元宝”。从字面意义上讲,两种读法都有道理。但从文史依托上讲,“开元通宝”读法中的“开元”一词最迟在东汉初年时就已经出现。东汉初期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在他的文章中屡次提及“开元”一词。他在《汉书·李寻传》中写道:“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才之右,汉国再获受命之符。”他还在《东都赋》中写道:“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两处的“开元”均指开国,开辟新纪元之意。至于“通宝”一词,则为欧阳询首创,意为流通中的宝物,故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开通”一词在唐以前古籍中指打通,疏通,引荐之意。
“元宝”一词在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中有记载,指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二者均与钱文含义根本搭不上边。故可见读成“开元通宝”有文史依托,显得自然。而读成“开通元宝”则缺乏文史依托,显得突兀。另外,从精神内涵上来讲,“开元通宝”能体现出唐朝包罗万象,恢弘大气,奋发进取的精神,也符合唐朝的时代背景。而“开通元宝却无法体现任何积极向上的精神。从铸期上来讲,开元通宝作为非年号钱,铸期很长。
开元通宝经久不息的奥秘就在于它被统治者们看做是吉语钱。读成“开元通宝”能明显体会到吉语就是“开元”,而读成“开通元宝”却无法体现任何吉语。故综合以上分析,《旧唐书》的记载是正确,可靠的,而钱文的正确读法就是“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钱文的文义是开新朝之元、新币之元意,“通宝即为通行宝货。唐朝建立后,从武德四年宣布废止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作为钱文有“爰创轨模创立一种新钱制的意思。在铸制过程中,由给事中欧阳询书的“开元通宝”新钱文的文义,还是受北周时所铸“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这三大美泉的钱文的启迪和借鉴◊“永通万国”则是流行在万国更大范围内,永通是永远流通。
欧阳询所拟用的“开元通宝之“通是有着一种沿袭关系的,仍然立足广泛流通。所以,“幵元通宝”文义为开创了更大的流通宝货。它既有当时的现实意义,又有希望能抵制和取代隋代五铢钱的历史意义。欧阳询为使新钱具有很高的威信,用自己书法之绝能,在小小径八分的钱体上写出四个端庄秀丽的八分书体隶字,并含篆体构架,章法精美,笔力雄健,外柔内刚,同时在铸造工艺上狠下功夫,使“开元通宝”钱铸造得重量足,内外廓精整峻深,钱文清晰高挺,钱体精美,这样便自然取信于民,取代了低劣滥恶的隋代旧币。
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也是发行量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而李隆基将年号定为开元,纯属巧合。 南唐“开元通宝”折十大钱一枚,直径42.3mm,极美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5060元。
现在有很多的藏者都是比较关注开元通宝铜钱多少钱的,因为这关乎着藏品的价值走向。对于收藏者来说,开元通宝铜钱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它的升值的空间一直都是很大的,并且还有增大的趋势。
正因如此,开元通宝成为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东西。铜制的开元通宝价值不高,却种类繁多,多达23种,而价格从几元到几千元不等。了解开元通宝图片及价格后,我们不难看出它的价值。
到目前为止,开元通宝古钱币应该算是中国古钱银币存量最大的了。关于开元通宝的版别众多,有着五花八门的版式,流传至今令后人珍藏。最便宜的就是隶书小平右桃版别以及隶书小平背双月,它们的价格只能卖到三元。
阅谱可知,在会昌开元通宝钱中,有背“兴”字钱载入,其一为单一“兴”字,其二为穿上下两个“兴”字,即双兴之式。以收藏实践来看,相对而言背“双兴”式则为少见,其定级虽然不是很高,然今亦是难得一见了。
早期开元通宝轮廓深峻,文字精美。在样式上,初唐开元通宝光背无文,中唐起钱背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晚唐会昌开元则在钱背面加上钱局所在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