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开元通宝在唐朝时就两种读法都有。所以《唐会要》说“其詞先上後下。次左後右。讀之自上及左。迴環讀之。其義亦通”。 2. 开元通宝和乾隆通宝不一样,后者是年号钱,前者不是。开元通宝首铸于武德四年,开元元年是公元713年。
德四年七月十日。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以輕重大小。最為折衷。遠近甚便之。其錢文。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時稱其工。其字含八分及篆隸三體。其詞先上後下。次左後右。讀之自上及左。迴環讀之。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元通寶錢。
1. 开元通宝在唐朝时就两种读法都有。所以《唐会要》说“其詞先上後下。次左後右。讀之自上及左。迴環讀之。其義亦通”。就是说,原意应该是“开元通宝”(顺读),但是读成“开通元宝”(旋读)意思也不差。这里的左右是指铸钱所用的钱范的左右。中唐以后,顺读就占了上风了。
2. 开元通宝和乾隆通宝不一样,后者是年号钱,前者不是。开元通宝首铸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元年是公元713年。差了90多年。
3. 唐代铸的钱,叫什么名字的都有,并非都是“通宝”,比如,唐肃宗铸“乾元重宝”
4.开元通宝虽然本身不是年号钱,但是这个命名的方式影响了后代的年号钱,从宋代开始,基本上年号钱大多叫做“某某通宝”了,一直到清代的“宣统通宝”。而且宋代以后的年号钱都是遵从这种先读上下,再读左右的读法。
关于开元通宝的版别众多,有着五花八门的版式,流传至今令后人珍藏。最便宜的就是隶书小平右桃版别以及隶书小平背双月,它们的价格只能卖到三元。 对于开元通宝价格及图片,比这些古钱币稍微值钱一些的就是隶书小平背下星,价值十元左右。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开元通宝它铸造的时间跨域比较大。开元通宝的铜锈也是因为在底下久的原因,发生的一系列反应。现在关于开元通宝的收藏,其价格也是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开元通宝古币在钱币的发展史上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开元通宝出土的较多,因此市场价可能较平常些。一般的普通开元通宝,每枚价格在人民币1元左右;唐中期的开元通宝每枚约10元。
开元通宝又称“开元钱”、“通宝钱”,不仅是流通了286年的唐朝货币,更加影响中国日后一千多年的钱币形式,可见这枚钱币的分量有多重。
唐开元通宝钱计有两铸,一称武德开元,另一为会昌开元,两种唐开元在书意形制厚薄和背纹饰文字风格上可有较明显区别。因此,多数品种皆较为普通易得。其中一品,背巨星月北斗星钱,即属于遗存极其稀罕且脱谱的珍稀版式之一。
此铜钱的另一个特征,开元通宝是背仅一月纹,而无星纹。因此,此品为伪制之疑,无法以有力依据而圆其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