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也要防“票病”

2019-06-05 20:40:27 责任编辑:360邮票网 来源:用户投稿
880

摘要:  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集邮是一项修心养性的娱乐活动,它可增长学识,陶冶情操,于身心健康皆有益。  有关部门抽样检测结果表明,一张邮票于小小方寸中竟可容纳有上百万细菌和病毒。

邮票收藏也要防“票病”

  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集邮是一项修心养性的娱乐活动,它可增长学识,陶冶情操,于身心健康皆有益。但是,如果集邮不注意卫生,也会惹病上身。

  有关部门抽样检测结果表明,一张邮票于小小方寸中竟可容纳有上百万细菌和病毒。特别是依旧残旧的邮票上,检测查出查出携带达有30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至于一些保管不当而发霉的邮票,它们遭污染的程度更是极其严重。

  一枚邮票从印刷、运输、发售到交换,被污染在所难免。特别是一些古老的老旧邮票,年代久远,数经易手,并可能经过传染病患者之手,沾染病毒、细菌的情况更为严重。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邮票传染疾病,广大集邮爱好者,必须注意集邮卫生,以免“引病入室”。

  邮票收藏的几个方法:

  (1)集邮爱好者要备有专用的摄子,避免用手直接触碰邮票。这样既有利于保护邮票,又避免污染邮票。

  (2)邮票收藏最好每张邮票都一个专门的保护膜。(用一个专门的小小塑料套装起来)

  ③注意在欣赏邮票时,防止对着邮票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以免唾液玷污到邮票。

  ④患病期间,特别是传染病期间,不要玩赏邮票,以免通过邮票传染给他人。

  ⑤对于邮册应放置在干燥通风之处,经常检查有无发霉、虫咬、鼠害等现象。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海洋石油特种邮票纪念意义  海洋石油特种邮票图片 海洋石油特种邮票纪念意义 海洋石油特种邮票图片
  1月16日,河北省邯郸市邮政局工作人员展示即将发行的《海洋石油》特种邮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于1月18日发行《海洋石油》特种邮票。
集邮趣闻 2019-10-15 15:45:17 阅读(394)
卢伯雄:懂行的怕牛逼的 "一片红”票、封鉴定故事 卢伯雄:懂行的怕牛逼的 "一片红”票、封鉴定故事
”办公室的接待员回答:“请问鉴定的是什么邮票?”其中一位平头发帅哥神密兮兮地说:“是国内最珍贵的邮票。”这时平头帅哥对着笔者高声问道:“呵呵,看来你有资格鉴定邮票呀,那么政府发专家证了吗?”哪知二位帅哥异口同声,坚持要先看专家证后看邮票。
集邮趣闻 2019-06-07 03:26:32 阅读(3235)
《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邮资机宣传戳 《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邮资机宣传戳
  随着春日第一缕清风,第27届“上海桃花节”翩跹而至。同时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于3月24日又在浦东新区文化中心惠南分中心开幕。  上海邮政惠南镇支局使用《2017“惠南杯”第27届上海桃花节集邮展览》邮资机宣传戳一枚,本人自制纪念封以志祝贺。
集邮趣闻 2019-06-07 03:07:08 阅读(1639)
解密一套邮票估价55万背后的真相 解密一套邮票估价55万背后的真相
  目前,一套由大龙邮票、慈禧寿辰邮票等85枚邮票组成的清代稀世珍邮在拍卖场上估价55万,再次掀起了清代邮票收藏热。  清代邮票的地位尊贵显赫,像大龙邮票、小龙邮票,“华邮之王”红印花等举世闻名的重量级文物票,拥有任何一枚都足以让藏者欣喜不已。
集邮趣闻 2019-06-06 21:16:15 阅读(2291)
重金购买的“珍邮”,最终打水漂了。 重金购买的“珍邮”,最终打水漂了。
  近日,笔者经手了一起纪92《古代科学家》第一组(8-1)蔡伦像多“前”字的信销票鉴定。持有者老王是某茶吧的老板,据其介绍,这两枚“珍邮”是从一位茶吧的常客于某手中购得。于某的一系列举动,使老王深信不疑。
集邮趣闻 2019-06-06 19:54:28 阅读(1082)
陈雪飞:《红山文化玉器》特种邮票首发背后的故事 陈雪飞:《红山文化玉器》特种邮票首发背后的故事
”4月9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举行的《红山文化玉器》特种邮票全国首发式上,来自北京的退休干部陈学健手捧刚刚拿到手的邮票激动地说。
集邮趣闻 2019-06-06 12:39:16 阅读(1093)
邮票小色标蕴藏大创意 邮票小色标蕴藏大创意
  邮票色标,作为整版邮票边纸的要素之一,成为集邮者了解邮票印刷用色的直观窗口。《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对“色标”的定义是:色标,就是在影写版、影雕混合版、胶版印刷的全张邮票纸边上表示印刷色相的标记,又称“色级标记”。
集邮趣闻 2019-06-06 12:22:01 阅读(1449)
阎泽川:“邮政局”名称的由来 阎泽川:“邮政局”名称的由来
  在我国文字中,最早出现“邮”字是《礼经》的“飨农及邮表啜”一语。《孟子》有“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一句,春秋时代在路旁开辟预备给行人、使者休息的场所,称为“邮”。这都是2500多年前的事了。
集邮趣闻 2019-06-05 07:24:26 阅读(1280)

视觉焦点

热文排行

邮票收藏也要防“票病”
邮票回收热线
1506911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