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加盖的金圆邮票,其分数票中除国父像渝中央版30元改5分外,均用5号方体「金圆」两字及5号方体阿拉伯数字特制字模,浇凸版,分四种形式加盖。角数票另用5号楷字及5号方体阿拉伯数字浇版,加盖改值,角数票字体特征如下:
(1)上海大业加盖
发行日期:民国37年10月
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加盖的金圆邮票,其分数票中除国父像渝中央版30元改5分外,均用5号方体「金圆」两字及5号方体阿拉伯数字特制字模,浇凸版,分四种形式加盖。角数票另用5号楷字及5号方体阿拉伯数字浇版,加盖改值,角数票字体特征(图20100118-2-61)如下:
1. 金圆之「圆」字略小而圆,稜角不显。
2.「角」字第3笔1撇较短,下端直钝,框内「土」部2横与右侧1撇相连。
3. 阿拉伯数字为粗细一律之全角方体字。
大业公司加盖之票中,有重庆中华版70元改金圆1角者,字体特异,是借用永宁厂之字模制版加盖。加盖颜色黑或红。
(2) 上海三一加盖
发行日期:民国37年10月9日
上海三一印刷公司系用5号楷字及5号书版体阿拉伯数字浇版分别以蓝、黑、红、橘红、绿或玫红色加盖改值,所用字体特征(图20100118-2-62)如下:
1.「圆」字较肥而圆,框内「员」部与两侧相距较阔。
2.「角」字第3笔一撇长而弯,下端尖锐,框内「土」部与两侧均连接。
3. 阿拉伯数字为书版体,笔划有粗细,字型较小。
(3) 上海永宁加盖
发行日期:民国37年10月12日
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承印之票,除国父像上海大东2版500元改金圆半分票系用方体字加盖外,其余均以该厂特制之5号楷体字模及5号书版体阿拉伯数字浇制凸版,以黑或红色加盖改值。其字体特征(图20100118-2-63)如下:
1.「圆」字稜角显着,笔划有力,第1竖顶端突出。
2.「角」字内「土」部2横与两侧不连。
3. 阿拉伯数字为书版体,笔划有粗细,字型较31加盖者略大。
(4) 上海顺发加盖
发行日期:民国37年12月
(5) 上海元华加盖
发行日期:民国37年12月
5角邮票需用特多,另将国父像上海大东2版6仟元原票分交上海顺发印刷所及元华印刷厂以5号楷字及书版体阿拉伯数字制版,分别加盖黑或蓝色改值。其字体特征如下:
1.「圆」字与永宁字体颇相似,惟第1竖上端不突出,「员」部之「口」较「贝」略窄。
2.「角」字亦与永宁之「角」字相似,惟第3笔1撇,较直且短钝。
3. 阿拉伯数字笔划较细,「5」字第1竖略斜。
(6) 成都加盖
发行日期:民国37年12月7日
西川邮区奉准交成都昌文印刷所,将国父像上海大东版邮票,以5号楷字及阿拉伯数字拼排活版加盖黑色改值,全组计2枚。其特征如下:
1.「角」字末笔1竖较长,穿过2短划,上海各厂加盖之「角」字末竖均至第2短划而止。
2. 数字「1」或「2」与「0」间距离颇宽,且不整齐。
(7) 南京加盖
发行日期:民国37年12月
南京邮政储金汇业局印刷所以5号方体铅字及阿拉伯数字,先以活版,继以浇版,加盖黑色改值,前者「金圆」与「1角」间距离约8公厘,后者距离9 1/2 公厘,以前各厂除分数票外均无以方体字加盖者,故极易办别,全组计2枚。
(8)福州加盖
发行日期:民国38年4月30日
福建邮区以缺乏高面值邮票,经奉准以国父像上海大东3版邮票5种,交由福州中华印刷所以5号楷体字及新5号阿拉伯数字拼排活版加盖,用红或黑色改值,因面值过高,阿拉伯数值省去角分位。
37年8月20日币制改革,政府明令以金圆券代替国币,规定每1金圆合国币3佰万元。时间仓促,新邮票赶印不及,改币之初即照上述比率,以国币邮票折合金圆券值售用。同时赶印加盖改作金圆邮票,自10月7日起普遍售用。各种法币面值邮票自38年1月1日起一律停售,存于公众手中者,可通用至38年1月底为止。
1949年,中华邮政发行。上海大东书局承印。大东1版与2版除齿孔不同外,其版式显着不同处为:大东一版「國」字之一点,在横地右边,与横相连。大东2版「國」字之一点,在1横的上边,与横及上端相连。
1942年底起,中华邮政内地邮资增为平信5角、挂号1元、快递2元,致使5角面值邮票需要量骤增。同时将停售的“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加盖邮票上划去原盖字样,另加盖“伍角”字样出售。加盖字样及划线粗细式样各有不同。
1945.9.17~9.5,五号黑体字铸模加盖,横距4mm,50,100,200,[Pr]上海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由于运输拥挤,光复区邮局所需国币邮票,一时无法自后方运到。 2分,蓝,出现两种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复盖。
1942年,中华邮政发行。初期来不及打孔即发售应用,后又有点线齿及12.5-13度齿孔。福建南平百城印务局承印。 图12出现两种变体票:横双连中缝漏齿、无齿*点线齿。
1元,褐、红棕:发行量155,000; 5元,灰蓝、红:发行量135,000; 10元,紫、绿:发行量150,000; 20元,蓝、玫紫:发行量570,000;停售日期1943年10月23日,停用日期1944年1月1日。 所谓“半钮”“全钮”通俗讲是指票中孙中山像衣领下的纽扣,是整个或是显示一半。
1945年,中华邮政发行。面值2元(绿)、5元(深绿)、10元(深蓝)、20元(红)、齿孔度数为12.5。纸质分有条纹土纸、无条纹土纸、白垩纸等。重庆大东书局印刷。 20元,红,出现一种变体票:双面印。
普8 北京二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
0.5分,灰棕。薄纸出现一种变体票 :横双连中缝漏齿。 1分,桔黄。 2分,草绿。 3分,蓝绿。 4分,橄绿。 5分,玫紫。 8分,桔红。 15分,深蓝。 20分,棕红。 30分,紫棕。 1元,褐、桔棕。 20元,蓝、紫。
普30 中信版孙中山像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付”邮票
1942年10月9日邮政总局通知各区政管理局及办事处,因收支不能相抵,亏损甚多,奉准于邮资之外,加收附加费,要求各区将库存中信版1角6分票加盖“国内平信附加已付”字样备用。原定自1942年11月1日起施行,平信附加费为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