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1年,中华邮政在香港“中华版”、“大东版”、“港烈版”等普通邮票上加盖“中华民国创立三十周年纪念”字样发行。 当时邮政总局虽已西迁,惟陷区邮政奉令维持,仍接受政府指挥。
1941年,中华邮政在香港“中华版”、“大东版”、“港烈版”等普通邮票上加盖“中华民国创立三十周年纪念”字样发行。全套共10枚。
发行日期:1941.10.10(民国30年) |
加盖全张枚数:50(10x5);200(20x10) |
加盖:邮政总局上海供应处 |
自辛亥武昌起义至1941年10月10日,为中华民国创立30周年纪念,时值抗日战争紧张期间,未曾印制新票,于是将库存香港版国父像及先烈像常用票加盖双行「中华民国创立30周年纪念」及由右至左单行横印「30年10月10日」等字样,以申庆祝。由邮政总局上海供应处交商用5号及6号宋字制版加印红或蓝色。
当时邮政总局虽已西迁,惟陷区邮政奉令维持,仍接受政府指挥。此项纪念票在沪加印就绪后,即赶发京沪各区,首先于10月10日发行,其他路途较远各区,多于收到之日起发售。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邮政最初设计以中国地图为主图的邮票,后因袁世凯要印本人肖像邮票而停印。两套从 1分至5元各为12枚,面值与刷色均相同。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战场节节败退,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国民党政府内迁到重庆。1947年,中华邮政发行纪念邮政一套。民国35年4月30日国民政府正式颁布还都命令,5月4日蒋中正飞抵南京,政府各首长亦先后抵达,5月5日起国府正式在南京恢复办公。
1946年,中华邮政发行。主图为蒋介石像。票面以蒋主席就职时肖像为中心图案,上端刊「蒋主席六秩寿辰纪念」9篆字,四周围以60个横直式篆文「寿」字作框,用示祝寿之意。
葬事筹备处在几百份陵墓设计方案中,选中了青年建筑设计师吕彦直的方案。整个建筑群占地130平方公里,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画面主图为中山陵墓纪念堂正面图,上端飘带中列“孙总理国葬纪念邮票”几字,一般称为“国葬纪念”票。
发行日期:1912.12.15. 齿孔度数:14. 全张枚数:100. 设计、雕刻:赫琪、格兰
1936年中华邮政为1896年开办国家邮政四十周年发行纪念邮票一套。 我国邮政自民前16年3月20日起正式开办,到民国25年3月20日40周年,特发行纪念邮票1套,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 1元 ,南京交通部大厦,当时邮政总局设在内,两旁以邮筒作框。
民纪6 国民政府统一纪念邮票
国民政府继承国父遗志,为肃清反革命势力,完成国民革命,民国15年7月9日于广州誓师北伐,蒋公中正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率军北上,民国17年全国统一。纪念邮票以蒋总司令肖像、嘉禾及青天白日国徽为图案。
民纪24 台湾光复纪念邮票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遭受日本殖民地统治五十年的台湾省才归还祖国,1945年10月25日在台湾举行受降式。1947年中华邮政发行“台湾光复”纪念邮票2枚。主图为台湾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