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民政府继承国父遗志,为肃清反革命势力,完成国民革命,民国15年7月9日于广州誓师北伐,蒋公中正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率军北上,民国17年全国统一。纪念邮票以蒋总司令肖像、嘉禾及青天白日国徽为图案。
邮票介绍:
国民政府继承国父遗志,为肃清反革命势力,完成国民革命,民国15年7月9日于广州誓师北伐,蒋公中正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率军北上,民国17年全国统一。纪念邮票以蒋总司令肖像、嘉禾及青天白日国徽为图案。
蒋介石,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字介石。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22年,陈炯明叛变,他奉孙中山电召由沪赴粤到永丰舰随侍孙中山。1924年,蒋回国后任黄博军官学校校长。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清党”。同年与宋美龄结婚。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政府主席,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行政院长。1936年西安事迹后,被迫同意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联合抗日。1938年当选国民党总裁。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7月发动全面内战。1949年1月,被迫下野;12月10日,由成都乘飞机逃往台湾。1950年3月任台湾“国民党政府总统”,坚持“反共复国”,同时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逝。著有《西安半月记》,《中国之命运》等。
价格最贵者为1元红票,单枚现市场价新票500元,旧票每枚230元。(仅供参考)
发行日期:1929.4.18(民国18年)
齿孔度数:14
印刷版别:雕刻版
图幅:24x30
全张枚数:100(10x10)
印刷:北京财政部印刷局
(37) 蒋介石像 1分 桔黄
(38) 蒋介石像 4分 橄绿
(39) 蒋介石像 1角 深蓝
(40) 蒋介石像 1元 深红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遭受日本殖民地统治五十年的台湾省才归还祖国,1945年10月25日在台湾举行受降式。1947年中华邮政发行“台湾光复”纪念邮票2枚。主图为台湾地图。
1946年,中华邮政发行。主图为蒋介石像。票面以蒋主席就职时肖像为中心图案,上端刊「蒋主席六秩寿辰纪念」9篆字,四周围以60个横直式篆文「寿」字作框,用示祝寿之意。
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第三次反共高潮时,蒋介石就任国民党政府主席。主图为蒋介石像。 民国32年8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后,经中国国民党第5届中央委员会第11次全体会议议决,推举当时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公中正继任,于民国32年10月10日就职。
葬事筹备处在几百份陵墓设计方案中,选中了青年建筑设计师吕彦直的方案。整个建筑群占地130平方公里,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画面主图为中山陵墓纪念堂正面图,上端飘带中列“孙总理国葬纪念邮票”几字,一般称为“国葬纪念”票。
1945年,中华邮政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特发行纪念邮票一套。 孙中山先生于民国14年3月12日,因肝病在北京逝世,嗣移灵国葬于南京紫金山,至民国34年3月12日为20周年,以其于13年冬途经天津时所摄肖像为图案,发行纪念邮票1套。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于民国32年8月1日在重庆逝世,举国哀悼。纪念票印以林故主席遗像为中心图案,另加国徽及彩色边框。于林故主席逝世2周年纪念日发行。
民纪3 中华邮政开办二十五年纪念邮票
1920年12月,交通部编译员鲍锞在编辑《邮政创设年数大略》时指出:邮政奉谕开办即将二十五周年,拟请发行纪念邮票。中华国家邮政是于清朝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光绪皇帝批准后开办,到1921年3月20日,刚好25年。
民纪4 宪法纪念邮票
1923年,曹锟贿选获任总统,同时公布中华民国宪法,中华邮政发行纪念邮票一套。 民国12年10月10日,北洋军阀曹锟贿选获任总统,同时公布其一手造成之「宪法」,并发行纪念邮票。因该项「宪法」为北京天坛开会制订,故以天坛祈年殿为邮票中心图案。
民纪24 台湾光复纪念邮票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遭受日本殖民地统治五十年的台湾省才归还祖国,1945年10月25日在台湾举行受降式。1947年中华邮政发行“台湾光复”纪念邮票2枚。主图为台湾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