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显而易见,我们若以“纯熙”年号存续时间长短这一点来考虑其铸钱可能不可能,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尽管它存续时间短,但“纯熙”年号却是正式昭告天下的实实在在的皇帝年号,而有正式年号当有铸钱为证或者为标志。
我们知道,历史上大凡朝廷议及改元,皆乃皇朝帝业和国家之大事,其选择年号名称词组,需要有一个提出、选择、论证的过程,其绝非皇帝大臣某人脑袋瓜一拍,想到即行颁布。
因此,在从选择过程开始到确定下来,这需要一段时间,而确定下来后,按照中国历史上的基本做法,还必需要观星象选择黄道吉日,并等待这个吉日到来之时昭告天下,正式颁行新的年号。因此,每一新年号,实际上在向皇帝奏准后,到昭告天下,其间都有一个长短不等的等待时间。而新年号铸新的年号钱,不仅是历代之习,也是必为之行。是故,就完全可能存在新年号确定并奏准且还未昭告天下之时,钱局官炉即进入铸钱准备。由此一来,其铸期实际上是提前或者延长了,这也就是说,待年号正式颁布甚至还未昭告天下之前,官炉实际上已经准备停当,一旦昭告颁行,即行点火鼓铸,甚至之前已经铸出样钱。
显而易见,我们若以“纯熙”年号存续时间长短这一点来考虑其铸钱可能不可能,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在上述推论的基础上,我们说,纯熙元宝钱极有可能在纯熙年号昭告天下之前或者之时,就已经铸出了头批样钱,乃至行用钱,是完全有可能的,并无多大怀疑的空间(以木刻雕母为祖母钱,在范泥砂模铸材等皆齐备的情况下,对钱局来说是无需耗费多时而可达快速铸钱的)。此说乃其中之一矣。
其二,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由于纯熙年号存续时间太短,铸钱实在来不及。但是,尽管它存续时间短,但“纯熙”年号却是正式昭告天下的实实在在的皇帝年号,而有正式年号当有铸钱为证或者为标志。故,也可能存在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在紧随其后的淳熙年号颁行后,补铸纯熙钱,以补其缺。而补铸,则无需考虑铸量,只要有一定量,乃至有头炉钱或者样钱即可。这也就可以解释纯熙元宝钱,为什么遗存罕少,发现很迟之原因了。
近年来江苏高邮出土一枚纯熙元宝小平铁钱,背上“同”。为纯熙元宝传世之孤品。在史料记载中最为常见的为铁钱,版式也比较多,除了铁母和隶书版的纯熙元宝之外,其他的版式留存于世的数量比较多。
据业内专家介绍表示,所谓的纯熙元宝,指的是在纯熙年间打造的一款钱币。同样的读音,不同的意义,当然就会让这一款纯熙元宝的历史意义凸显。
“纯熙元宝”铁钱背穿上“同”字,系纪铸造监名,表明此钱是由淮南西路舒州同安监所铸。地处安徽的舒州同安监行动非常迅速,在接到改元“纯熙”诏令后,便率先铸造出了少量“纯熙元宝”背“同”小平铁钱。
“纯熙”、“淳熙”虽音同意义却不相同。所以也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因南宋朝廷唯恐用此年号会激怒金国而遂改“淳熙”,言欲“取法淳化、雍熙为义”,实乃托辞耳。是为“纯熙元宝”钱首次面世。背“同”意为舒州同安监所铸,该钱监位于现在的安徽省西南部。
就在不久前,东北博友先后披露展示了其所藏的南宋“纯熙元宝背同”大钱。由于此形制纯熙元宝钱,之前诸谱未载,又加之纯熙年号存续时间极短,有泉友可能觉得很是迷茫。 首先,还是例行之辩锈识浆,以确认此钱本身的真实可靠性。 其次,审视其铸体。
与谱载拓图和铁钱比对,其书体书意之一致,核心风格完全相同。因此,可以首先确定其书相无异无邪,宝马之相初显。可感本品出坑有日,乃早前出于东北罐装窖藏。其缘廓露铜可见,材质泛红,青铜质地,铜色熟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