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就在不久前,东北博友先后披露展示了其所藏的南宋“纯熙元宝背同”大钱。由于此形制纯熙元宝钱,之前诸谱未载,又加之纯熙年号存续时间极短,有泉友可能觉得很是迷茫。 首先,还是例行之辩锈识浆,以确认此钱本身的真实可靠性。 其次,审视其铸体。
就在不久前,东北博友先后披露展示了其所藏的南宋“纯熙元宝背同”大钱(银、铜双材)。由于此形制纯熙元宝钱,之前诸谱未载,又加之纯熙年号存续时间极短,有泉友可能觉得很是迷茫。故,愚以为还需要结合所藏有所议论。
在博友阿骨打保机所展示两枚钱中,可见为银、铜双材。检视愚帐中所藏,也是银、铜皆备。故,今日仅将铜钱展示出来(因本博分类需要,以后再单独展示银品),并结合钱品,谈点个人的见解。
首先,还是例行之辩锈识浆,以确认此钱本身的真实可靠性。由此钱之质色可辨,其出自东北罐装窖藏,青幽薄锈,包浆淳厚紧实,凝重而自然。青铜质地,铜色老旧,沧桑岁月之痕鲜明,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其面,此锈彼浆皆难以置疑矣。
其次,审视其铸体。不难看出,此钱铸体精整,铸相优良,极具样钱之范儿。其方圆廓正,坦平地章,穿轮修整干净,字廓更显深竣。由此铸相判断,显而易见,此等铸相实乃官炉之作,岂是私炉伪铸可得矣。
第三,品赏钱文。展目此钱,其钱文乃楷书书体,具有基本书法审美水平者皆不难看出,此钱“纯熙通宝、同”五字楷书,极具书法功力,每字之笔法有道,起顿有力,字形笔划结构协调,布局端正,整体显示俊朗隽美之书意。显而易见,此书之功力和盎然神韵,绝非一般伪造私炉者可为矣。
通过上述对此钱本身主要特征的辨识,实物实证,我们已可断此钱出自官炉精作,乃为实实在在之到代铸,开门见山是也。
进一步,有人必要提问,史载“纯熙”年号乃南宋孝宗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冬至,改次年年号为“纯熙”。然,仅仅六天之后又改为“淳熙”。这六天的超短年号存续时间,可能铸钱吗?事实上,问题的提出不无道理,实事求是地说,只是存续了短短六天时间的“纯熙”年号,要铸出“纯熙”钱来,恐怕在科技工艺发达的今天也是十分困难的。
那么,前面我们言及,此纯熙钱真实可靠,又该如何解释回答呢?首先,查无史载实据和泉家论及。故,愚在此便不揣冒昧,做一点逻辑推断。
近年来江苏高邮出土一枚纯熙元宝小平铁钱,背上“同”。为纯熙元宝传世之孤品。在史料记载中最为常见的为铁钱,版式也比较多,除了铁母和隶书版的纯熙元宝之外,其他的版式留存于世的数量比较多。
如上个世纪80年代江苏出土的“纯熙元宝”铁钱,首次将“纯熙”这一仅存在六天的年号呈现于世人眼前。 高邮出土的南宋铁钱众多品种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数枚“纯熙元宝”背“同”小平铁钱。当时并不知道历史上曾有过“纯熙”年号。
如上个世纪80年代江苏出土的“纯熙元宝”铁钱,首次将“纯熙”这一仅存在六天的年号呈现于世人眼前。 高邮出土的南宋铁钱众多品种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数枚“纯熙元宝”背“同”小平铁钱。当时并不知道历史上曾有过“纯熙”年号。
2008年北京嘉德拍卖过一枚纯熙元宝背同小平铁钱,成交价格为436800元。
不同的学者对这类“纯熙元宝”给出了不同的注解,但漏洞依然存在,直到货币史学家叶世昌提出“纯熙元宝”属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并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资料,这枚钱币才正式确定了身份。
与谱载拓图和铁钱比对,其书体书意之一致,核心风格完全相同。因此,可以首先确定其书相无异无邪,宝马之相初显。可感本品出坑有日,乃早前出于东北罐装窖藏。其缘廓露铜可见,材质泛红,青铜质地,铜色熟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