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元通宝钱的铸行,对我国的衡量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3、我国古代的重量计数,多以面文标出重量,均将二十四铢为一两,而自从二铢四丝的开元通宝流通以后,中国衡制中的一两十钱便由此产生,24进位的铢两制随即结束。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开元通宝开创了中国铸币的新纪元之后成为近1300年的铸币标准,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直至民国初期才逐渐消失。开元通宝钱的铸行,对我国的衡量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元钱每十文重一两,每文铜币称为一个钱。我国以十进位的一两十钱制自此开始,原来实行的铢、絫等计量单位停止使用。在钱文书体方面,开元通宝钱也有革新。我国古代铸币文字书体,先秦为篆,秦至隋多为小篆,而自开元钱始则以隶、楷为主。
唐代流通的开元通宝都是铜质小平钱,价值稳定。偶有大钱或者金、银铸造的开元通宝,只是用作开炉纪念或宫廷赏赐,不在市面上流通。今天,人们最常见到的开元通宝,是唐代中期的星月开元,其中有一种在背面饰有月痕。坊间相传,这是当年杨贵妃在蜡模上留下的指甲印。
开元通宝历史地位分析
1、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或重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而自开元钱后,改称“宝”、“元宝”、“通宝”等。
2、在钱币铸造的形制和重量上,开元钱成为唐代以后各代铜钱的标准。
3、我国古代的重量计数,多以面文标出重量,均将二十四铢为一两,而自从二铢四丝的开元通宝流通以后,中国衡制中的一两十钱便由此产生,24进位的铢两制随即结束。钱币的实际重量也不再以甾、铢计量,而以两、钱、分、厘十进位法计量。开元通宝钱,径八分(约2.4厘米),重二铢四丝(约4克)为一钱,每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起用这种新衡制,换算便利,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开元通宝铜钱价格表,古钱币的价格表是备受关注的,毕竟是价值的直观反映,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款钱币虽然外貌普通,却在钱币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就是开元通宝。开元通宝至今已经有一定年限了,存世量也在不断减少。市面上流通的开元通宝多为铜制品。
特别是开元通宝背上月,这样的一种钱币收藏的价值相对来说更高。所以对于很多收藏者,愿意更多了解开元通宝背上月价格,然后再选择收藏,体现这款钱币的意义和价值。
开元通宝,当时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800万元。开元通宝,市场的价格为173万元。开元通宝折十,市场的价格为150万元,其实这之间的价格真的有着明显的区别,要想真正的达到收藏的效果,也必须要了解相应的知识。
唐王朝为应付巨大的军费开支,累变钱法,导致严重的“钱荒”,加之寺庙遍布,众多僧尼均依赖官府供给,财政负担沉重。至会昌年间,唐武宗为减轻财政负担,诏令废灭天下佛教,拆废各地寺院,烧毁佛像等用以铸钱。此类钱币因铸于会昌年故统称“会昌开元”。
唐玄宗时,诗人郑虔在其所著笔记《会粹》中就提出此说。说的是当时担任给事中的欧阳询向皇帝进呈“开元通宝”蜡制钱样时,文德皇后无意中在蜡样上掐了一下,留下一个指甲痕。五代时的凌瑶在《唐录政要》中即持此说。
我们在收藏古钱币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入手到假币,因为一旦入手假币势必会给收藏人士带来较大的资金损失,那么,开元通宝的真假到底应该如何来鉴别呢?
开元通宝是哪个朝代的
唐代开元通宝背四月 极美品,成交价格RMB 23220,成交时间2016-07-14 。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而李隆基将年号定为开元,纯属巧合。
开元通宝背文有什么特点 开元通宝市场价格走势
开元通宝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 开元通宝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数开元背有甲痕。有唐一朝始终通行“开元通宝”,公元907年大唐终结,但“开元通宝”并未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开元通宝”至此已融入中国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