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王朝为应付巨大的军费开支,累变钱法,导致严重的“钱荒”,加之寺庙遍布,众多僧尼均依赖官府供给,财政负担沉重。至会昌年间,唐武宗为减轻财政负担,诏令废灭天下佛教,拆废各地寺院,烧毁佛像等用以铸钱。此类钱币因铸于会昌年故统称“会昌开元”。
“开元通宝”钱很多人都以为是唐玄宗李隆基铸造的年号钱,因为风流天子李隆基有个“开元”年号,并且开创了一个盛极一时的“开元盛世”,为世人所熟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开元通宝”钱是唐王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始铸的,它以“宝”字作为钱文,为后世铸钱所效仿,故而唐朝以后铸行的钱币多称“××通宝”、“××重宝”或“××元宝”之类。晚唐时均以铸造使用“开元通宝”钱为主,高祖以后各帝都铸有开元钱。
唐代中期,由于发生“安史之乱”,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唐王朝为应付巨大的军费开支,累变钱法,导致严重的“钱荒”,加之寺庙遍布,众多僧尼均依赖官府供给,财政负担沉重。至会昌年间,唐武宗为减轻财政负担,诏令废灭天下佛教,拆废各地寺院,烧毁佛像等用以铸钱。淮南(今扬州)节度使李绅率先铸造进呈一种背面铸有“昌”字的“开元通宝”钱,以纪年号“会昌”。于是朝廷下令各地州郡仿效淮南的做法,铸造背面有纪地文字的开元钱。这些背面有纪地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因铸造于唐代会昌年间,故后世通称之为“会昌开元”钱。至今已发现会昌开元背文字有“昌”、“洛”、“越”、“福”、“广”、“宣”、“桂”、“平”、“永”等23种。
“会昌开元”就是钱背铸有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唐武宗李炎在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因铜料紧缺而毁天下寺院,取寺中铜像等铸钱。当时各州所铸的钱币均在钱背后添加当地地名,以区别于前期铸造的开元。目前发现的会昌开元背有文字的品种有:昌、京、洛、益、永等23种,以“永”字铸量最少,次为“丹、福、平、桂”。其中昌为年号,余为地名。此类钱币因铸于会昌年故统称“会昌开元”。但当时只铸造了8个月就因唐武宗的去世而停铸。
开元通宝一般是每文约重4克,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是属于盛唐时期,开元通宝的重量增加了很多,一般约为4.5克至5克,一般情况下,比较厚重的开元通宝都是盛唐时期铸造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开元通宝它铸造的时间跨域比较大。简言之,不同时期开元通宝它在外形的呈现上是有差异的,所以对应的价格落差也比较大,一般来说,初唐时期的虽然比较简约,但是因为存世量比较少,所以价格更贵。
开元通宝属于初唐时期的钱币,制作工艺十分细腻,在选料方面很有讲究。当铜被氧化之后,可以将真正的开元通宝仍在地上,此时会听到一种暗哑低沉的声音。此时真正的开元通宝上面的针会掉下来,但是假币因为有了锈,所以有一定的弹性,针根本落不下来。
可以说,这些说法均为传言、附会而已,并无实据。认为当时钱币是采用翻砂铸造的,这种月纹是在翻砂过程中母钱脱模时出现的差错而形成的,并将这种月纹称之为“直月纹”。这一研究成果对研究“开元通宝”钱是很有价值的。
开元通宝其背可见略有向上移范,自然铸相。几番鉴赏下来,本品“开元通宝背福月”钱,会昌官炉出品,三相一材,皆为过关斩将,开门见山,可靠踏实。由此可以说,此乃会昌开元通宝钱之创建珍式,并不为过。
李渊取得政权,扫除隋弊,开辟了新的纪元。 因此,大书法家欧阳询在制钱文时便取名“开元通宝”并得到李渊的赞同。此枚开元通宝“背月形”铜币,直径2.5cm,重3.4g。呈外圆内方,钱币正面铸有“开元通宝”四字,刻字清晰。
开元通宝多少钱一枚 开元通宝的价格及图片
也因此,很多藏品的价格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比如开元通宝。对于开元通宝2020年价格的高低,很多收藏行家其实是心中有数的。 南唐“开元通宝”折十大钱一枚,直径42.3mm,极美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5060元。
开元通宝多少钱一枚 开元通宝市场价格高吗
关于开元通宝的版别众多,有着五花八门的版式,流传至今令后人珍藏。最便宜的就是隶书小平右桃版别以及隶书小平背双月,它们的价格只能卖到三元。开元通宝的市场价格较低的钱币,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收藏难度系数很低,大家不妨试一试。
开元通宝各个版别回收价格 开元通宝参考价格表
开元通宝参考价值: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 1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 1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 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