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永历通宝钱背文不同文字钱较多,因此,就之前的主流泉谱所载来看,就很难说已经将其时实铸之各式都全部录载了。检点愚帐中所藏,即有一品“永历通宝背府”钱,未见谱载,收藏实践中亦是甚为罕见。
永历通宝钱背文不同文字钱较多,因此,就之前的主流泉谱所载来看,就很难说已经将其时实铸之各式都全部录载了。根据愚之所藏来看,事实也是如此。检点愚帐中所藏,即有一品“永历通宝背府”钱,未见谱载,收藏实践中亦是甚为罕见。故今日特将其帐中遣出,亮相于博客,实物实证,以相骡马矣。
首先,品文识书。展目本品,面文“永历通宝”四字,背文穿上“府”字,皆楷书书体,面文直读。品其书意,书写端庄,布局协调,用笔洒脱,笔划颇见力道,明显具有永历钱书意之风格韵味。其中,背“府”字清晰可见,与其它文钱位置字形大小基本相一致。很明显,以其书意辨识,其乃桂王官炉所出,书相当非骡子矣。
其次,观铸识体。可见永历通宝本品铸制十分规整,直径为25毫米,重约6.39克,铸体较为厚重,小平形制略偏大。其铸相显示,阔缘制式,方圆廓正,平坦地章,干净之穿轮。其字廓线条清晰,字廓深竣有度,毫无做作与散漫之态。值得强调的是,基于本品之规整铸相和铸体厚薄、直径大小的形态,结合其十分罕见的存量,本品背文式钱,确具有试铸样钱的范儿。故以其铸相鉴识,正是官炉所出之初铸样钱,实乃宝马之相矣。
永历通宝是南明桂王政权的铸币。
永历通宝是南明桂王政权的铸币。南明时期,因国家骤乱,铜钱错杂,物价朝升夕降,难以稳定,民众皆舍铜用银。由于当时的清军已经入关多年,导致当时社会动荡,物件不稳,钱币不统一,《永历通宝》存世量稀少,臻品难求,此枚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永历通宝是南明桂王政权的铸币。永历帝虽在位16年, 台湾永历钱甚至流通时间达37年之久。清廷在台湾鼓铸康熙钱后, 永历钱开始销毁改铸,。加上清廷后来大力回收销毁,永历钱的存世量在明年号钱中不算多。
永历帝在广东坚持十六年之久,于1662年被吴三桂父子绞死于昆明,故永历钱传世颇多。这种风格对后世吴三桂的“利用”、“昭武”及其孙吴世王番的“洪化”诸钱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直到清朝咸丰、同治朝,滇贵两省所铸大钱亦隐约可见其踪影。
永历政权存在时间稍长,有16年,永历帝所铸之钱,即为永历通宝。 据《云南货币简史》记载:永历四年至五年孙可望接受永历政权敕封为秦王,在贵阳兴建“行宫”,迎接永历帝移驾贵州安龙府,并在贵州遵义设“永历钱局”铸造永历通宝。
永历通宝,乃明末南明桂王政权之铸币。永历通宝钱铸行量较大,铸行时间亦较长,独具风格的所谓“滇派”铸钱的始祖,其影响较为深远,后来的“利用”、“昭武”、“洪化”诸钱,皆受其风格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