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于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为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所以铁木真称汗后,想建立一个大蒙古帝国,超过中国的历朝皇帝。
中国古代钱币有金、银、铜、铁、铅、镍、锑、陶、贝等多种材质。圆形方孔钱中铜制最多,远远多于银制,使得银钱成为了稀有珍品。然而,有一种钱币恰恰相反,它就是蒙古汗国大朝通宝,铜钱比银钱更珍贵。
丁福保编纂、戴葆庭参与鉴定的《历代古钱图说》这样介绍大朝通宝:“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所铸,有银铸与铜铸二品。按《金国志》,明昌五年,何大雅说王曰:不若求援于大朝。《宋史》,蔡州之役,幸依大朝,以定夹攻之策。是蒙古早已称大朝矣。”马定祥批注:“蒙古大朝通宝银钱有光背钱,另背有一似木字戳者,罕。同时,大朝通宝银质钱有不同版别”。
大朝通宝古钱,由于存世量少,历来争议颇多,有学者认为它是元初所铸的钱,也有学者存在不同意见。直到1986年,宁夏维修位于银川市西北约5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始建于西夏中晚期的拜寺口双塔时,在清理西塔塔刹时发现了一枚与元代早期文物一起贮藏的银质大朝通宝,该钱的铸造年代为蒙古汗国时期才得到论证。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于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为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蒙古汗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制定军事、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并开始铸造钱币—大朝通宝。那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什么要将蒙古汗国开国钱币定名为大朝通宝,并借用了大定通宝的字体呢?笔者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朝,朝延、朝代矣,指一个王朝;“大”不仅与“小”相对,指范围或程度的广、深,而且还有超过的意思。所以铁木真称汗后,想建立一个大蒙古帝国,超过中国的历朝皇帝。开国钱币定名大朝通宝就不言而喻了。不过,也只有成吉思汗这种自我激励,激扬压倒敌国的气势,才有了1219年蒙古军队的第一次西征,攻灭了花刺子模王朝,在喀勒喀河打败了斡罗斯和钦察联军,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大朝通宝借用了大定通宝钱币的字体,是成吉思汗受金世宗的影响而形成的。成吉思汗1162年出生时,恰是金世宗即完颜雍,于正隆六年(1161年)废帝(完颜亮)大举攻宋,他在辽阳即位,年号大定的第二年。金世宗在位28年,争取汉族地主支持,又加强猛安、谋克权力,扩大了女真族占有的土地,强化了女真族的统治地位,人称“小尧舜”,堪称一代明主。成吉思汗青年时期佩服金世宗扩张本民族土地的做法,同时,金国钱币以精美著称,铜质优良,文字清秀,大定通宝仿宋徽宗的瘦金体,也是金代钱币的佼佼者。为此,蒙古汗国开国钱币大朝通宝,借用金世宗年号钱,大定通宝字体铸造。但是,大朝通宝借用了“大、通、宝”3个瘦金体,而朝字则非瘦金体,说明了元承金制,但在汉化的程度上并不像金人比较崇尚汉文明。
大朝通宝作为蒙古汗国开国钱币铸行后,至1260年之后中统通宝发行时停铸,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推行八思巴文,1285年铸行至元通宝后,大朝通宝退出流通领域。
大朝通宝是蒙古汗国早期铸币的观点,目前已渐成为钱币学界的共识,但对其铸主、用途、铸造流通情况等问题仍众说纷纭,难衷一是。也有人认为它不是蒙古汗国官府铸币,而是庙宇铸造的供养钱。蒙古汗国在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铸。
契丹太祖阿保机是唐末至元中期四、五百年间,被北方各民族所共同景仰和崇拜的最伟大的传奇帝王,是被北方各民族当作萨满教最高大神太阳神所祭奠的神话人物。
大朝通宝是蒙古汗国早期铸币的观点,目前已渐成为钱币学界的共识,但对其铸主、用途、铸造流通情况等问题仍众说纷纭,难衷一是。
钱币界对那些一目了然的真钱,学称之为“开门见山”。有的被鉴定对象虽然不是“开门见山”之物,但是在历次鉴定中无人能找到定其为伪品的依据,或者被鉴定对象与目前掌握的历史情况有严重矛盾,暂时真伪难定,则提出疑点,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考证。
十二世纪时蒙古族经济有了显著发展但仍受金的统治。金与南宋连年战争统治力量削弱下来加上政治腐败给了蒙古族以崛起的机会。有些新翻铸的伪钱,振声坚脆,有称之为火候很强。有的将伪钱故意搞出裂缝,再用胶汁粘合使振声相当破哑,与真钱的哑涩还是有区别。
宋代钱币一般是每换一次年号就新铸一种钱,其铸量、种类之多,为历朝罕有。自南宋淳熙七年开始,钱背以数字纪年,钱文书体也逐渐以宋体为主。 宋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版别多,如宣和、政和共有数百种版别。其钱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