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泰和重宝,泰和四年铸。钱文篆书,直读,有当十大、小两式。钱文是文学、书法大家党怀英手书,字体清纯典雅,精美异常,素为历代藏家所珍爱。泰和重宝铜质优良,体态浑厚,制作精美。
泰和重宝,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铸。钱文篆书,直读,有当十大、小两式。钱文是文学、书法大家党怀英手书,字体清纯典雅,精美异常,素为历代藏家所珍爱。另铸有“泰和通宝”钱。泰和重宝铜质优良,体态浑厚,制作精美。面文“泰和重宝’四字为玉筋篆,直读,由文学、书法大家党怀英书,字体精纯典雅,美不胜收。有大小样及阔缘窄缘等版式多种,径4.5~5.2厘米,重1~20克,光背无文,但有合背钱。篆书泰和重宝传世较丰,然因其属大美泉,仍深得藏钱家之喜爱。
党怀英采用的是“玉箸篆”。所谓的“玉箸篆”,顾名思义就是笔画像玉做的筷子一样,阴柔柔中不乏刚毅,圆润而不失敦厚。用现代的文字设计观点来看,就是字的笔画严格地保持相等的宽度的纂体字。在钱币上的字不比在一般的纸上写那么随意,因为钱币的面值不同,尺寸大小和重量也不相同,每种面值都用固定的尺寸和重量与面值相对应,因此,钱币上的字也不是可以乱写的,要经过一定的设计。另外,不同的字用不同的字体写,效果也不一样,有些字用在大钱上好看,用在小钱上不一定好看,而钱币作为国之重器对美学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古代钱币设计历来都是一件大事情,由谁来写,采用何种字体,都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
党怀英设计的这枚“泰和重宝”方孔大钱直径4.5厘米,折合十个小钱,称为“泰和重宝折十”(折合这个词现代也还在用)。泰和重宝“四个字里面有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泰”、“重”、“宝”),“和”字虽然是左右间架结构,但也还是相对平衡的,因此采用篆体字确实是最合适的设计了(图为老冰棒摄影),可见党怀英不仅文章诗词好,设计也不错,“泰和重宝”不仅是唯一的一枚汉奸设计的钱币,也是被誉为史上最美的钱币之一。
泰和重宝有几种版别?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讯息了解一下。泰和重宝铜质优良,体态浑厚,制作精美。
泰和重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泰和重宝”是金章宗于泰和四年始铸的青铜钱。“泰和重宝”就钱文而言,有玉箸篆和瘦金体之分,犹有北宋宣政之余风。 “泰和重宝”是金朝第六个皇帝金章宗完颜璟铸造的。丝毫也不亚于同一时期的两宋。
实为一品别有价值的泰和重宝大钱。通过近年大东北地区不断的发现,泰和重宝钱的不同制式品种多有创见。因此,与其说泰和重宝钱书意之美,倒不如说其制式之特,此乃,正是金代泰和铸钱的一大特色,也是后世收藏之美趣所在矣。
“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王景于1201年改的第三个年号,此年号共用8年,章宗在位19年,于泰和8年病逝,享年41岁。章宗统治时期,金朝进入经济繁荣期。只有篆书当十泰和重宝数量较多。就拿泰和重宝来说,廓细肉深,篆如玉筋。
并正式发动全面灭辽战争。在阿骨打称帝首颁“收国”年号后,即依自古之习铸钱宣示政权建立,由此拉开了金代铸钱的大幕。由于金代乃紧接辽之后,故其铸钱行钱难免不受辽之影响。由此可见,其钞值用“贯”而非辽代之“千文”,可谓有根有据。
中部钱牌主面“燕京贰贯”四字,字廓高凸,地章亦是坦平,左右回形纹线条清晰,横直竖立,规矩有加。不难看出,天头之钱“泰和重宝”四字,篆书书体,书写规范,布局协调,笔划横直竖立,正是那泰和重宝篆书钱之典型书意本色,端庄俊朗不疑。
泰和重宝图片及特点介绍 泰和重宝铸造寓意是什么
泰和重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泰和重宝”是金章宗于泰和四年始铸的青铜钱。“泰和重宝”就钱文而言,有玉箸篆和瘦金体之分,犹有北宋宣政之余风。 “泰和重宝”是金朝第六个皇帝金章宗完颜璟铸造的。丝毫也不亚于同一时期的两宋。
泰和重宝有哪些特点 泰和重宝收藏价值分析
实为一品别有价值的泰和重宝大钱。通过近年大东北地区不断的发现,泰和重宝钱的不同制式品种多有创见。因此,与其说泰和重宝钱书意之美,倒不如说其制式之特,此乃,正是金代泰和铸钱的一大特色,也是后世收藏之美趣所在矣。
泰和重宝有什么铸造背景 泰和重宝收藏价值分析
并正式发动全面灭辽战争。在阿骨打称帝首颁“收国”年号后,即依自古之习铸钱宣示政权建立,由此拉开了金代铸钱的大幕。由于金代乃紧接辽之后,故其铸钱行钱难免不受辽之影响。由此可见,其钞值用“贯”而非辽代之“千文”,可谓有根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