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2”邮票的设计人员总共罗列出六位,他们分别是:夏中东、陈晓聪、邵柏林、孙传哲、张克让与万维生。惟有对夏中东只字未提。他怎么能成为“文”2邮票的“首席设计人员”的呢?
文2”邮票的设计人员总共罗列出六位,他们分别是:夏中东、陈晓聪、邵柏林、孙传哲、张克让与万维生。除了夏中东,其他五位都是集邮者相当熟悉的设计家了,1980年复刊后的《集邮》杂志在21年里都对他们作了专题介绍,包括早已调离邮票发行局的张克让,有的甚至不止两次。惟有对夏中东只字未提。那么夏中东究竟是何许人?他怎么能成为“文”2邮票的“首席设计人员”的呢?
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爆发的时候,夏中东是北京邮票厂的制版工人。当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普通工人就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而工农兵是“文化大革命”的“主力军”,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受到极大的重视,任何人都害怕落一个“反对工人阶级”的恶名。比如“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邮票送往北京邮票厂印刷的时候,有工人提出应该增加与“当前文化大革命有关的毛主席语录”时,邮票发行局立刻照办,丝毫不敢怠慢,立刻重新设计,增加了三枚。文革初期全国处于一种无政府或半无政府状态,似乎邮票厂每个工人身上都配有一把看不见的尚方宝剑,可以随意地对邮票发行局和邮票厂的领导发号施令或提这提那。就在这种无政府主义和半无政府主义的极不正常的状态下,夏中东被推上了时代的潮头。
1967年初,夏中东主动设计了一套题为《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的纪念邮票,在时间上是与“文1”同时进行的。从这个角度说,他是“文”字票设计第一个新人。他充分利用了自身制版工作的条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社会上时尚的各种现成的“文革”政治宣传画作为对象,剪贴拼配出4幅邮票图稿,分别为“中共八届十一次全会公报摘要”、“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主席是世界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和红卫兵在一起”,后三枚均以毛泽东图像作为主图。
第一枚虽然设计难度最低,但印刷难度却是最大的,因为是影雕套印,那么多的文字要雕刻。1966年12月在纪122“纪念我们的文化革命的先驱———鲁迅”邮票中对第一枚“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使用了影雕套印,担纲雕刻的是孔绍惠,尽管雕刻得十分完美,但由于143个字极为密集,印刷技术难尽人意,黑褐色的字体很难完整地印刷在鲜红的底色上,多次出现文字缺胳膊少腿的现象,结果重刻了三次,邮票拖到了1967年的1月才印出成品,所以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纪122”1966年12月31日的首日封肯定是假的。由于取得了经验的孔绍惠继续担任了“文2”第一枚“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摘录”的密集文字邮票的雕刻,在淡化了语录后面的底色后,影雕印刷取得了成功。
在那个争相向毛泽东表忠心的时代,邮票发行局当然也坐不住了,于是陈晓聪、邵柏林、孙传哲、张克让与万维生等设计室的工作同志,利用当时新华社和《人民画报》发表的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新闻照片,剪裁和设计成四幅邮票图稿,并一一标出了当时最响亮的“四个伟大”的政治口号。就这样两组邮票合二为一,成了一套。从现在的角度看,夏中东设计的四枚并不比专业的设计人员们差。
这套邮票虽然是在1968年5月1日发行的,但由于印量太大,达到1000万枚(在此之前的纪特邮票的印量大多没有超过600万),因此邮票是陆陆续续下发的,记得我当时在海防前线的厦门是先买到的第2枚“四海翻腾”和第5枚“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两组各一枚。从目录上看,1至5枚是5月1日发行的,而后三枚是9月发行的。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拜年是岁首迎新的主要活动,互致庆贺,则是表达美好祝愿的主要方式。今年发行的《拜年》邮票是在气氛塑造、民族传统、生活趣味上细致刻画,体现出三“浓”。”的教导,寓意深刻,饱含期望,意境深远。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捣练图小型张的收藏为何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到其他藏品的收藏过程中去,话不多说,马上和大家来了解一下具体的内容吧。
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从春夏秋冬的角度切入,以点代面地呈现了旗袍的万般风情。四枚票分别呈现了旗袍设计中经典的四款袖子处理方式:浣纱袖、露肩袖、五分袖、七分袖,以及四款风韵各异的盘花扣。
现在三国演义小型张的供应量比较大,所以市场上暂时不存在缺货的局面,但是有相关专家建议说,现在三国演义小型张并不是出手的最好时机,毕竟现在邮票市场将会进一步发展,未来的价格谁也不能保证。
图稿欣赏:《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运动》纪念邮票单套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远古先民想象的产物,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不仅给中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