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注:为配合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活动,另印制《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特种珠光纸小型张1枚。 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于2016年12月2日至6日在广西南宁举办。这是第四次在中国大陆地区举办亚洲邮展,也是首次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举办亚洲邮展。
图序 | 图名 | 面值 |
---|---|---|
2-1 | 壮锦 | 1.20元 |
2-2 | 绣球 | 1.20元 |
邮票资料
志 号:2016-33
发行日期:2016年12月2日
邮票规格:30毫米×50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 16枚、版式二 8枚(4套)
整张规格:版式一 150毫米×240毫米、版式二 146×186毫米
版 别:胶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 计 者:夏竞秋
版式二过桥原画作者:柒万里
资料提供: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星球地图出版社
责任编辑:干止戈
印 制 厂: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注:为配合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活动,另印制《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特种珠光纸小型张1枚。
小型张
小型张 西汉羽纹铜凤灯 6元
小型张设计者:于雪
小型张邮票规格:59毫米×40毫米
小型张外形规格:120毫米×80毫米
小型张齿孔度数:13×13.5度
背景资料
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于2016年12月2日至6日在广西南宁举办。这是第四次在中国大陆地区举办亚洲邮展,也是首次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举办亚洲邮展。邮展会徽由南宁市花朱槿和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大穹顶两个典型形象巧妙组合而成,意寓美好和友谊。吉祥物“绣球邮娃娃”以极富广西民族特色的绣球为设计原型,表达邮展传递邮情、交流集邮文化的含义。此次邮展的举办,对于推动集邮文化传播,推动中国与亚洲各国各地区文化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邮票第一图选取广西代表性的手工艺品——壮锦。壮锦图案生动,色彩斑斓,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邮票第二图选取广西壮族人家的吉祥物——绣球,是壮家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文化使者,也正成为“让世界了解广西”的文化载体。小型张以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西汉羽纹铜凤灯为主图。西汉羽纹铜凤灯是汉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广西北部湾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典型文物。
该套邮票通过典型的邮票设计语言,将广西地区的民族特点与悠久历史文化相融合,通过引入相同处理方式的金色线图作为辅助图形,并以现代感极强的构图形式,将平面的壮锦、立体的绣球和古老的凤灯三个不同风格的元素统一到一套邮票中。
该套邮票由夏竞秋设计,小型张由于雪设计,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印制。
“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尽心照料患病的生母薄太后,每碗汤药必先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文姬续书”中,蔡文姬遵父蔡邕之嘱整理其遗作,即使被掳掠至匈奴十二载仍不忘父托,归汉后,凭记忆写下父亲的四百卷作品。
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和2000年经过两次合并组建而成。
该套邮票由着名画家萧玉田设计,北京邮票厂影写版工艺印制。 萧玉田工写皆能,人物、山水、花鸟兼擅,以工笔人物画称胜。设计过的邮票有:《昭君出塞》《承德普宁寺与维尔茨堡宫》《颐和园》《元曲》等。
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26日发行《正定隆兴寺》特种邮票一套二枚。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为五重檐三层楼阁。铜铸千手观音,共42臂,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高的铜铸立式佛教造像。
《拜年》特种邮票由国家邮政局发行于2016年1月10日,一套一枚,面值为1.20元。春节是我国自古以来最为重要的民俗节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恭贺新年,当然也积累了不少惹人喜笑颜开的民俗行为,比如拜年。
相思鸟在分类上隶属于鸟纲雀形目画眉科相思鸟属,共有两种,即红嘴相思鸟和银耳相思鸟。邮票展示的红嘴相思鸟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红嘴相思鸟羽色美丽,鸣声动听,上体呈橄榄绿色,下体橙黄,其显著特征是红色的喙和色彩鲜艳的翼斑。
2016-18 《水果(二)》特种邮票
水果以其丰富的营养,多样的品种,鲜艳的色泽,香甜的味道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杏”与“幸”“兴”谐音,寓意幸福、幸运、兴旺发达。西瓜,香甜可口,清热解暑,为夏令主要水果之一。西瓜的红色寓意生活事业红红火火。因“荔”与“利”谐音,寓意大吉大利。
2016-26 《海上丝绸之路》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9月10日发行《海上丝绸之路》特种邮票1套6枚,图案内容分别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海上交通,全套邮票面值7.80元,另发行小全张1枚,售价11.70元。
2016-23 《月圆中秋》特种邮票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时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因在三秋之半而得名。中秋节是有着久远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到了南宋,中秋节成为全民欢庆的重要节日,赏月,吃月饼,观潮,团聚宴饮,这些庆祝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