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15,楷体字机盖,除最后一枚50,其余为200,[P]北京财政部印刷局。民国4年停印纸币,票价渐高,至民国7年竟与现银无异。民国8年边患又起,纸币增发,票价又落至1/3,每百元国币合新币260元,继续维持达10余年之久。
1915(民国4年),楷体字机盖,除最后一枚50(10*5),其余为200(20*10),[P]北京财政部印刷局。
我国幅员广大,若干边远地区,如新疆、云南、四川、吉黑等,因政治经济关系,形成该地区独特币制,币值相差悬殊。惟各地邮局的邮票,由邮政总局统一印发,按当地币制照票面值出售,为防止低币值地区购买邮票到高币值地区售用,因此在各该地区各种邮票上加盖「限XX贴用」等字样,藉以限制流通。
民初新疆省发行面值1两的不兑现银票,因无准备金,票值仅及现银之一半,继而渐落至1/4。民国4年停印纸币,票价渐高,至民国7年竟与现银无异。民国8年边患又起,纸币增发,票价又落至1/3,每百元国币合新币260元,继续维持达10余年之久。
首次加盖「限新省贴用」字样为北京1版帆船邮票,由财政部印刷局以楷字浇版,加盖「限新省贴用」5字,除1元为红色外,均黑色,直行盖于票面中央,长约16公厘。由于每枚「限」字均略偏左约1公厘,通称「新省歪头」。
由上海供应处交商以楷字加盖黑色「限新省贴用」5字,横行盖于国徽与国父像之间。 此票系分次发行,发行日期列表如下:。 普新7.2 31年 5月11日。 普新7.12 32年 1月18日
1945年由重庆中华书局用5号仿宋体铅字,在原票上以黑色加盖横行「限新省贴用」5字。[P]重庆中华书局。
(一)北平加盖,12枚。 1938,楷体字机盖,200。
1943,楷体字机盖,200[P]重庆。 第1次加盖用6号宋体铅字排版,加盖红或黑色横行「限新省贴用」5字;第2次加盖格式仍同,惟改用特制的字模浇制锌版加盖。2次加盖字体各有特征,分述如下:。 2、「新」字第11笔长撇较长,超过第9笔1点。
1944年8月1日起新省邮资统一,为便于贴寄印刷品,新疆邮政管理局镌制「改作1角2分」、「改作2角4分」铜戳2枚,加盖于中信版「限新省贴用」1角及2角5分土纸票上,均用黑色油墨逐枚以手工加盖。另,12分有变体票为国产道林纸票。
1943,宋体字机盖,100,[P]福建南平百城印务局。 (二)有齿票,九枚,P11~15。
新普7 香港中华二版孙中山像“限新省贴用”邮票
由上海供应处交商以楷字加盖黑色「限新省贴用」5字,横行盖于国徽与国父像之间。 此票系分次发行,发行日期列表如下:。 普新7.2 31年 5月11日。 普新7.12 32年 1月18日
新普8 香港大东版孙中山像“限新省贴用”邮票
由上海供应处交商以楷字加盖黑色「限新省贴用」5字,横行盖于国徽与国父像之间。 此票系分次发行,将其加盖全张枚数及发行日期列表为下:。 普新8.10-8.13 200 民国2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