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称其为御书钱。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具以上特征的大字版“崇宁通宝”诸谱未见。
崇宁通宝: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0年)始铸,年号钱。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称其为御书钱。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宋徽宗贵为一国君王,治国虽无方, 但他在书法上却独辟蹊径,自创“瘦金书”,为一代书法宗主。并将此书体文字铸于钱 上.“崇宁通宝”及是活例.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
宋徽宗贵为一国君王,治国虽无方, 但他在书法上却独辟蹊径,自创“瘦金书” ,为一代书法宗主.并将此书体文字铸于钱上。"崇宁通宝"及是活例。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钱体厚重,青铜质,锈色古旧,开门的老生坑。之所以谓之大字版,是因此品钱文四字饱满,寄廓接缘。“宝、宁”二字冠点长且向左倾;长点“崇”;斜丁“宁”;高走“通”等,与被公认的各谱均载的大字“崇宁通宝”雷同。除钱径略小外,轮廓宽窄、穿孔大小亦基本一致。
首先此钱“宁”字心外点长且无回笔,类铁母宁;其次,“通”头呈三角状,有称“三角通”者;还有“崇”字示部“小”中间竖勾细且向右斜。具以上特征的大字版“崇宁通宝”诸谱未见。《崇宁通宝分类图谱》第126页249号是一枚标“铁母宁”的“崇宁通宝”,但不是大字版,只有第50页099号、100号两枚标“珍”的钱才是约定俗成的大宇版“崇宁通宝”。然铁母宁大字者仅见此一枚钱径32.2毫米,穿径8.5毫米,厚3毫米,重14.4克。
2、崇宁通宝普通版:崇宁通宝普通版钱文稍小,笔画稍粗。
在宋代时期宫内在制钱时,多采用的就是金、银材质,而且在历史上也有记载,崇宁通宝并不是流通使用的钱币,而是用于宫中有大型节日庆祝时,赏赐给大家的钱币。
这枚崇宁通宝的价格比高,但想要得到它的机会也比较少,不过确实有收藏和保值的能力。
“崇宁通宝”是活例.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如今,“崇宁通宝”是现在青铜钱中价值最高的两种钱币之一。这枚崇宁通宝的价格比高,但想要得到它的机会也比较少,不过确实有收藏和保值的能力。
宋代“崇宁通宝”因钱文精绝,深受古钱爱好者的青睐。“崇宁通宝”是活例.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如今,“崇宁通宝”是现在青铜钱中价值最高的两种钱币之一。崇宁通宝作为宋徽宗代表更是具有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崇宁通宝”是活例.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崇宁通宝作为宋徽宗代表更是具有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因为铸造时间较早,出土量相对来说还比较少,物以稀为贵,自然而然,崇宁通宝收藏价值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