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朝有两个至元年号,一是元世祖忽必烈,再就是元顺帝,习惯上称此为后至元。由于他年少无知,朝政完全由权臣伯颜专擅自恣。 现存是品“至元通宝”四体文大钱,直径4.48厘米,重19.4克,极有可能是顺帝逐走伯颜推行新政时所铸。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至元年问(1335~1340年)所铸。元朝有两个至元年号,一是元世祖忽必烈,再就是元顺帝,习惯上称此为后至元。顺帝登基时年仅13岁,元朝统治的兴盛期早已过去,留给他的只是一副烂摊子。由于他年少无知,朝政完全由权臣伯颜专擅自恣。伯颜有着强烈的唯蒙古贵族独尊意识,尤其是对汉人、南人充满了鄙视和猜忌。至元改元后,伯颜蛊惑顺帝下诏停止科举取士,同时将供奉儒学贡士庄园的田租改为禁卫军费用;不准汉人、南人等学习蒙占文字;禁止汉人、南人等持有兵器,也不准拥有马匹。更为甚者,竟妄图唆使顺帝杀光汉人中张、王、刘、李、赵五大姓。
由于伯颜自恃功高权重,一时声威煊赫,其擅杀诸王大臣,大肆侵吞天下贡赋,引起顺帝不满,遂启用伯颜侄子脱脱,并于至元六年(1340年)初,罢贬伯颜出朝,命其迁居南恩州(今广东阳江),后病死于途中。顺帝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进行社会改革,为调和民族矛盾和笼络汉族土大夫阶层,恢复科举制度,并派人去曲阜孔庙祭祀,以表示对正统儒学的尊崇,同时又大兴国子监,选名儒雅士传播孔孟之道,并下诏编修辽、金、宋史书。
现存是品“至元通宝”四体文大钱,直径4.48厘米,重19.4克,极有可能是顺帝逐走伯颜推行新政时所铸。一般认为是寺观庙宇或供养钱,非流通货币,也有认为是纪念币。其面文为汉字,真书直读;背有4个异文,甚为独特,泉家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有认为其“穿上为蒙文,穿下为女真文,穿右为回文,穿左为西夏文,按上下右左顺序,也应该是‘至元通宝’四字”。有学者认为,背穿上下为八思巴文,是元世祖时国师八思巴根据藏文字母创造的一种文字;穿右是察合台文,也称突厥文;穿左为西夏文,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造的文字。总之,这种由几种文字合而成文的钱币,在中国古钱币中绝无仅有。这也说明了各民族在文字、语言上有着相互影响和渗透。是钱存世甚少,目前所知真品不超过10枚,为非流通货币中的佼佼者,是元钱珍稀品之一。其级别为二级上,市场参考价人民币8万元左右。
不过在众多的元朝所遗留的古文物当中,最令后世的我惊奇的就是至元通宝。在钱币的正面肃然的印有“至元通宝”这个四个字,其采用的楷书字体,很是美丽大方。
不过在众多的元朝所遗留的古文物当中,最令后世的我惊奇的就是至元通宝。由于元朝有两个至元年号,一是元世祖忽必烈,再则是元顺帝,通常习惯上称此为后至元。
至元通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至元年间铸币。至元通宝钱版别众多,形制大小不等,钱文有汉文和八思巴文两种,其铸期甚短,总体遗存不丰。由于元朝有两个至元年号,一是元世祖忽必烈,再则是元顺帝,通常习惯上称此为后至元。其主材青铜,银质则十分罕见。
由于元朝有两个至元年号,一是元世祖忽必烈,再则是元顺帝,通常习惯上称此为后至元。其主材青铜,银质则十分罕见。因此,该钱被称为“四体文钱”。关于这种钱的用途,历来钱币学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镇库钱,有人认为是供养钱,目前尚无定论。
元朝有两个至元年号,一是元世祖忽必烈,再就是元顺帝,习惯上称此为后至元。由于他年少无知,朝政完全由权臣伯颜专擅自恣。 伯颜有着强烈的唯蒙古贵族独尊意识,尤其是对汉人、南人充满了鄙视和猜忌。
听至元通宝的声音:现在许多钱币学家和收藏者喜欢用听声音的办法鉴定古钱。 观至元通宝的版别:从版别上辨别古钱最主要的办法是除了多看钱谱之外,必须要多接触实物,以熟悉各个朝代的钱币真品。
至元通宝一般多少钱 至元通宝收藏价值如何
至元通宝发行于我国封建王朝的元朝,作为第一个由蒙古族人所建立的朝代,其元朝的深远影响力对于整个中华历史的走向,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元朝有两个至元年号,一是元世祖忽必烈,再则是元顺帝,通常习惯上称此为后至元。
至元通宝值得收藏吗 元代至元通宝独特珍稀绝无仅有
“至元通宝”四体文大钱,直径4.48厘米,重19.4克,极有可能是顺帝逐走伯颜推行新政时所铸。有认为其“穿上为蒙文,穿下为女真文,穿右为回文,穿左为西夏文,按上下右左顺序,也应该是‘至元通宝’四字”。其级别为二级上,市场参考价人民币8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