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辽代钱币有其特殊的风格,钱文旋读,字含八分,笔意古拙,铜色较红。钱文均为隶书,右旋读。平钱仅见铜钱,金、银、铁钱未见实物,仅有存在传闻。钱文书写多数稚拙随意,横宕质朴。其中太康、助国手、异书、长康版都非常罕见。内蒙古、黑龙江出土较多。
辽代钱币有其特殊的风格,钱文旋读,字含八分,笔意古拙,铜色较红。从辽代的天显到辽宋的天庆,近一二百年间,钱文、形制均一脉相承,这说明辽代铸钱有明显的传统性。辽代早期钱币如天显、应历、保宁、统和等存世极少,伪造者无从觅得蓝本,故伪钱亦少。有一种统和元宝伪品,与辽代风格相去甚远,亦易识别。
大康元宝见有平钱、折二、折三铜钱和折三型金、鎏金、银钱。钱文均为隶书,右旋读。平钱仅见铜钱,金、银、铁钱未见实物,仅有存在传闻。平钱制作多数不精,精美者稀见。钱文书写多数稚拙随意,横宕质朴。制作精美者书法亦精,法度森严,狂强恣放,颇具宽博拙朴,遒劲豪迈的大气势。
平钱版式,三水康(亦称断康)约占一半右左。其它版式还有:太康、大样、大字、小样、异书、助国手;阔大、狭大、;阔康、四点康、长康;右挑元、左挑元、阔元、小元、狭元;小冠宝、阔宝等。其中太康、助国手、异书、长康版都非常罕见。平钱径一般在22~25毫米,重1.5~4.5克间。内蒙古、黑龙江出土较多。
重熙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于辽国兴宗皇帝耶律宗真,重熙年间铸造。该钱区别其版别,主要依据其“通”字写法,如楷书通,隶书通,三撇通。
应历通宝是辽朝穆宗皇帝应历年间铸造的钱币,钱文粗糙,现存世仅有数枚。“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
其实所谓的重熙通宝,指的是辽国兴宗皇帝耶律宗真在1032年到1055年制造的钱币,它的文字较为粗糙,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量非常稀缺,所以投资的潜力和空间还是比较不错的。
重熙通宝是大辽兴宗皇帝耶律宗真重熙年间铸币。该钱区别其版别,主要依据其“通”字写法,如楷书通,隶书通,三撇通。 本品,重熙通宝超级镇库大钱,径达106毫米,重达472克,几近一斤,实乃罕见。其铜质番红,辽钱常材。
穿郭如此形状,再和钱文联系起来看,这种风格就更加明显了。这就是铸制这枚钱币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会同通宝”折十大钱,笔者所集有银质和铜鎏金质两枚同版同模钱币。
直径23毫米,厚度2毫米,内穿口5.2毫米。此外,他还令人建立自己的契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