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而论,集藏洪武钱较易,觅珍稀版别难。由于洪武年距今已六百余年,故其遗存钱品多为出土或窖藏,传世品反倒十分稀见。其直径38.5毫米,重约17.95克,铸体较为厚重,乃洪武钱制之折五型确定。
洪武通宝背北平折五介绍,洪武通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铸币。《明史·食货志》载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其钱文楷书,直读,主铸材质铜。
洪武钱继大中钱式,行五等。其版式繁多,纪地纪局纪值,令人眼花缭乱。其间既有遗存较丰之一般品种,亦有遗存稀少之珍贵品种。一般而论,集藏洪武钱较易,觅珍稀版别难。
洪武钱多不吝其材,铸制较为厚重,形制除小钱外,皆偏大。由于洪武年距今已六百余年,故其遗存钱品多为出土或窖藏,传世品反倒十分稀见。故今特展赏愚所藏一品老浆传世洪武钱。此钱虽非洪武珍版,然亦非普品,尤其品相佳而美,难得也十分值得收藏矣。
传世洪武通宝背北平折五的特点
一赏锈浆之相。不难看出,本品通体包浆浓重,其浆色几近黑漆之古,纯真而有踏实,深浅相间,分布亦是十分的自然。察其虽有些许锈垢着体,然皆自然坚硬。缘边文面可感铜色熟旧而呈滋润之相,格外美眼,亦可识其乃青铜质地。毫无疑问,此等包浆之相,确乃出土甚早而续传世之途,昭然自然天成,锈浆之相老而开门矣。
二赏铸制之体。可见本品铸制精整,铸相呈方正圆矩之形,地章平整有加,穿轮修整干净,字廓深竣挺拔而又自然有度。其直径38.5毫米,重约17.95克,铸体较为厚重,乃洪武钱制之折五型确定。无需再为细表,其具官炉铸品之本色,铸相之门当开。
三赏钱文之韵。展目其文,“洪武通宝”四字楷书书就,其笔力遒劲,横有顿而折见锋,布局协调,字形笔划横直竖立,洪武钱风格神韵盎然,书意端美之感鲜明。由此可见,其书相非官炉铸品莫属,其门亦开矣。
几番鉴赏,无门不开,品相上乘,实属好钱一品。通常而言,所谓传世,主要从包浆识别,有浆无锈或者夹杂极少量薄锈。而其传世多长时间,一般难以准确考之。然,一二百年以上,则是一个基本需要的时间,若非如此,则乃熟坑矣。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
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同时继铸大中通宝钱。并且实行铜钱与宝钞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银流通,只能向政府兑换。
所以此时的钱币成色不一样,纯度也不同,导致洪武通宝价格也不同。现在背桂三、桂五等钱币十分罕见,促使洪武通宝价格不断提升。现在洪武通宝价格还在提升中,版别和品相越高价格越高。
据湖南常德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证:吴二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同年三月,开铸“洪武通宝”钱,仍继大中钱式,行五等钱。记地为;京、北平、浙三、豫、济、鄂、桂、福、广等九等。
在了解洪武通宝值多少钱时,很多人就发现了下面这一张表格。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 市场的价格在15元到60元之间。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 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钱” 3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北平” 1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鄂”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浙” 1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福” 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