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官方已经好久没有公布过新邮的预订量了。全国邮票预订户达到1043.33万户,比上年增长91.6%。 由于2017年盲目加大发行量,使得全年邮票打折严重,2018年新邮预订遇冷。
官方已经好久没有公布过新邮的预订量了。《中国邮票史》第九卷第五章“邮票发行办法的变化与邮政资费的调整”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1990年12个省的集邮业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全国邮票预订户达到500多万户,预定邮票近800万套。1991年全国集邮业务收入超过6.3亿元,比1990年增长70%。全国邮票预订户达到1043.33万户,比上年增长91.6%。”但并未提及1991年到底预定了多少套,1990年500万户预定了800万套来计算,那么1991年1043.33万户,应该至少有1300万套吧。
由此可见80年代末90年代初邮票预订量是相当巨大的,1991年预定量达到1300万套,而这一年的邮票发行量最低为陈毅诞辰九十周年,发行量1515.2万套。小型张的量更少,4枚小型张发行量为883.6万-1305.6万。但要注意一点,JT时代小型张并非想预订就能订上的,很多人只能订到套票,小型张就像今天的小版,是差额预订,还有小本票也是如此,所以小型张的发行量可以比套票少很多。1990年的发行量与1991年差不多,但预定量少了很多,由此可见1990年的货源要比1991年更大,这也使得1990年的邮票一直没有1991年值钱。
正是因为90年代初集邮事业在中国蓬勃发展,全民集邮的时代到来,1992年邮政果断进行加量发行,因为中国邮票史仅出到1991年,1992年之后的邮票历史的没有出书,我们也不得而知当时为何加量一倍多,还有很多编年票的史料现在已经成为千古之谜,只有等到第十卷出版才能得知。当至今已经过去了十五年,第十卷也没有消息。
进入1996年随着市场的日益兴旺,可以想象那时候邮票的预定量是十分巨大的,至少有1600万以上。1997年的邮票预订证都被炒到上百元一个,可见当时的邮票预订有多么火爆。可惜到了1997年下半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香港回归小型张的巨量发行,原本一片大好的邮市一下子崩盘了。涨上去很快,下跌更快,很多票几天的时间就腰斩甚至不到最高价的3折,这样的市场使得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1998年邮票预订政策进行改革,原来只是预订资格,现在改成必须得提前交预订款,这样一来的确剔除了一部分水分。原先是预定资格,每次发行邮票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判断是否购买,但1998年猴变成了强制性购买,不管是什么题材和面值,都得必须购买了。在加上1997年邮资上涨,成本加大,1998年开始很多集邮者退出预订行列,少订甚至不订,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前后。
进入21世纪,邮政从未公布过预定量,但2004年开始为了平衡预订户的损失,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全款预定邮票,赠与预订户一枚生肖小版。根据邮政所公布,赠送版只免费给全年全款预订户,每预订一套给一版,不零售,所以可以根据赠送版的发行量计算预定的套数。2004年的猴赠版发行量据说是392万,这一年赠送版只有套票预订户有,小版预订户没有提供,也就是说2004年套票预定量应该不超过390万。很明显已经比90年代初少了很多。这也使得2004年的邮票发行量可以降至最低500万。这一年小本票是预订户供应品种,500万,而套票最低量为930万。
2004-2006赠送版数量差不多,有人曾经统计过2004-2007的赠版发行量,基本上为400万左右。而从2005年开始小版预订户也给赠送版了,可见套票预订户实在减少的。2006年开始增加大版预定,而且小版预定数量准年增加,在赠版总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2006年预定的套数应该是最少的。2003年小版最少发行量仅40万,而到了2006年已经涨到100万,并且那个时候产品册并未普及。由此可见2006年小版预定量预计最少有60万,再加上大约5万的大版预订量,这样算下来2006年套票预定只有大约335万套,还不足1990年预订量的一半。这也使得2006年最少发行量可以低到680万。由于2006年邮票大幅度减量,市场表现略好,2007年预订量开始有所上涨,赠送版的发行量预计在500万左右。大小版也有增加,把大小版的预定量减去,那么2007年套票预定量大约为400万套。
2008年为奥运之年,各地预订量上涨迅速,这一年的赠版发行量预计为600万,和官方正式公布的2012年龙以及2013年的蛇赠版相当,为605万。也就是说2008-2013年预定量都差不多。此时小版的预定量也在上涨,小版最少发行量已经由2006年的100万涨到了150万,而大版也有小幅上涨。减掉大小版预定量,套票预定大约为500万套。2008-2013预定量中增加的更多是小版和大版的量,套票实际上是有所下降的,但由于大小版预订数量原则严格控制,所以增加的幅度不大,由此可见这六年套票预订量相差不大。
2013年市场开始转好,JT票、编年票纷纷上涨,这时候也使得众多集邮者和投资者撸起袖子准备预订更多的2014年套票。2014的马赠版发行量涨到了650万,比2013的蛇和2012的龙多了45万。预计套票预订量略多,为540万套。
2015年比较特殊,官方第一次将增加的大小版预订量进行摇号,其中大版增加6000个,小版10000个,这也是第一次透明公正的增加预定名额。从2015年开始摇号增加大小版预定名额每年执行,已经持续了4年,但增加的数量越来越少,到了2018年增加的数量仅为大小版各1000个。而2017年和2016年均为大版3000,小版5000。由此可见,大小版的增量到了2018年基本上也到头了,今后即使还有摇号,但数量会很少。四年的时间,大版增加了13000版,小版增加21000版。尤其是对于小版来说增加量并不多,毕竟2015年小版的发行量已经最低200万了,增量预定2.1万,发行量却增加了50-100万。2015年的羊赠版发行量涨到了720万,减去大小版的预定量,套票预订量大约为600万套。
2015年的编年套票行情发展到顶峰,很多票的价格翻翻,正是如此2016年邮票预定火爆。2016的猴赠版又加量了,涨到了760万,考虑到大小版预定量也在上涨,套票预定量预计为630万套。2017年预订数量再次增加,这点可以从2017年的鸡票发行量涨到8900万可以看出,但到目前为止2017年的发行量还未公布。但2017年预订时邮政严格执行实名制,并且需要提供身份证预订,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户的预订,所以虽然2017年预订量比2016年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应该不大,最多为50万左右,也就是2017年套票预定量为680万套。
由于2017年盲目加大发行量,使得全年邮票打折严重,2018年新邮预订遇冷。邮政全面开放套票预订,但还是大幅度减少。官方公布2018年预定量减少80多万套,这个数字是否真实也不好说。如果减少80万套2018年的预定量还能达到2015年水平。但实际上应该更少,很多大户在2017年受挫后弃订2018年新邮,普通集邮者也纷纷少订或不订新邮。毕竟现在中国集邮人数有限,原来订的数量多并不是集邮人口有效增加了,而是大家看到邮票涨了,想多订几套获利,才由原先订5套改成20套。相反没有获利还受到了巨额损失,那么2018年减少预定量就不在话下了。真实减少的量预计至少有150万套。所以2018年套票预定量预计为530万套,和2013年接近。大版预订量预计为8万,小版为100万。当然大小版的预定量官方从未公布过,只不过根据发行量和近几年的增量来推测的,不是很准确。
希望邮政能够早日公布全年的预订量,包括大小版邮资封片等,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国家机密,没什么好保密的,还公众知情权。(文章转载自新浪博客:邮海浮云)
《商务印书馆》邮票图案由一本打开的书和商字构成,是对其标志的图像化演绎。印制中使用特种变色油墨,转换角度,可以欣赏到画面主图商字的变幻效果,同时体现了商务印书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感。
1960版五元纸币,有二罗马和三罗马之分,其中三罗马的五元纸币是发行版本最早的,发行于1969年,而三罗马的纸币发行数量比较少,存世量也就相当低,于是价值也就相对较高,后来发行的就是二罗马纸币。
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5分纸币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三罗马长号码5分纸币,采用的进口纸,纸质较厚,存世量较少;另一个则是三罗马无号码5分纸币,采用的国产纸,纸质较薄,存世量庞大。两个版本的正面轮船图案尾部都有“P”和“H”的暗记。
武汉回收旧版纸币业务范围: 一二三四版旧纸币:单张、百连、整捆、整条、整箱,各面值都可以进行回收。
重庆回收旧版纸币,重庆收购旧版人民币纪念钞连体钞金银币等 旧版纸币范围很广,单单第一套人民币就有62个品种,以及其他版别的纸币。
天津专业回收旧版纸币人民币,长期高价收购回收各版本旧纸币钱币、金银币、纪念钞、连体钞、邮票等,有任何问题,随时都可致电咨询。
清蟠龙邮票加盖 清蟠龙邮票价格
清蟠龙是清代的邮票,我们一起来了解清蟠龙单枚价格以及清蟠龙丰富蕴意背后的价值吧。 二、清蟠龙单枚价格价值 目前,清蟠龙单枚回收价格在3万-30万元/枚,具体的价格还是要看邮票的保存状况等方面的价值影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判定。
最靠谱旧邮票收购价目表 高价收购邮票
邮票的收藏,有些邮票是很值钱的,比如大家熟知的猴票,它现在的市场收藏价格就是很高的,升值了很多很多倍。关于旧邮票的收购价格是多少,我们来看下面的价目表。支持同城当地交易,能够让收藏者的钱币快速变现。
人民币整版钞大炮筒图片及未来市场趋势分析
它是人民币连体钞之中一套整版钞,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央行发行的第一套整版钞,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 人民币大炮筒早期礼品消耗和裁切成1角至10元二连册的数目极多。加上第四套人民币的即将退出流通,更加造就了这套整版钞巨大的增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