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10 《古代书院》特种邮票

2019-05-31 10:25:05 责任编辑:360邮票网 来源:用户投稿
1633

1998-10 《古代书院》特种邮票

4-1T 应天书院 50 4199.9万枚 
4-2T 嵩阳书院 50 4199.9万枚 
4-3T 岳麓书院 150 3149.9万枚 
4-4T 白鹿书院 150 3149.9万枚
志号名称:1998-10T 
发行日期:1998429 
版别:胶印 
整版枚数:40 
全套面值:4.00 
邮票规格:50×30毫米 
齿孔度数:12 
设计者:杨文清、李德福 
印制机构: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学术的繁荣都发生过重要作用。

  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此外,唐代有些私人读书讲学之所,也称为书院。真正作为聚徒讲学的书院,则是起源于南唐昇元年间(937-942年)的庐山国学。书院盛于宋初。唐末五代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官学废弛,教育事业多赖私人讲学维持,宋初的统治者仍在忙于军事征讨,无暇顾及兴学设教,于是私人讲学的书院遂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影响极大、特点突出的教育组织。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书院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末改制为新式学堂。古代书院是一种综合型、多层面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书院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上层显贵垄断教育的特权,为下层百姓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中国古代书院的优良传统和教学经验,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珍贵遗产,其影响已遍布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至今在这些国家仍有不少书院,而且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998年4月29日,为宏扬和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信息产业部发行了《古代书院》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应天书院”。画面为其全景构图(系采用复原规划图进行设计),表现了应天书院的古朴沧桑。

1998-10 《古代书院》特种邮票

  应天书院位于商丘旧城州之东,原址在县城南门外东侧,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经其学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发展,学子们“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宋真宗时,因追念太祖自立为帝,应天顺时,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于1006年改为应天府,1014年又升为南京,处陪都地位。大中祥符二年,州人曹诚愿以学舍入官,并请戚舜宾主持。l009年,应天府知府把这一请求上报朝廷,宋真宗大为赞赏,立即批准,并使端明殿学士盛度著文评记其事,前参政事陈尧佐题写匾额,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宋时,称商丘为南京),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后该书院在曹诚等人尤其是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的支持下,得以大的扩展。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更是人才辈出,显盛一时,后人还立有《范文正公讲院碑记》以兹纪念。明正德六年迁城,应天书院也迁往今地----城内中山东二街路北。现存有大成殿、明伦堂、月芽池等建筑。原大成殿内立有孔子和其弟子的牌位,明伦堂为学堂。这两座建筑均为歇山式建筑。大成殿为祭孔之地,明伦堂为应试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书院现已不存,政府正计划重建。

  (4-2)为“嵩阳书院”。画面为可窥其局部的敞开的大门,表现了嵩阳书院的隐秘幽深。

1998-10 《古代书院》特种邮票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南麓,紧临登封市区,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北宋时期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以理学著称于世。嵩阳书院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为嵩山佛、道、儒三教荟粹之地。原为嵩阳寺,隋改为嵩阳观,唐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改为太乙书院,宋代景佑二年赐额为“嵩阳书院”,成为传播儒家思想,培育英才的教育基地,宋代巨儒程颢、程颐在此创立“二程理学”,司马光、范仲淹、朱熹、韩维、李刚、吕海等都曾在此著书讲学。至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书院重建,后又增建了书院别墅、藏书楼、讲堂、道统祠等,规模日渐宏大。耿介、汤斌等儒学大师又先后在此讲学,均以阐发程朱理学,继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立志、存养、穷理、力行、虚心、有恒为教育原则,培养了不少文人学士。嵩阳书院古迹文物繁多,文化沉积丰厚,汉封将军柏树龄古老,举世罕见,高20余米,胸径5.4米,树龄4500余年,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授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椐植物学家测算,此柏乃原始柏。在嵩阳书院门前,有一巨型石碑--《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乃纪念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练取仙丹,医病健身而立,碑上的文字雕刻精美,刚柔适度,气势遒劲,为著名书法家徐浩八分隶书,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碑刻,被称为祖国书法宝库中的一颗珍珠。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在书院内,有一明代登封县石刻地图,图上详细刻制着400多年前登封80多处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和山川河流、道路村落等,乃我国明代石刻县图中的珍品。

  (4-3)为“岳麓书院”。画面为其翠竹掩映下的大门,表现了岳麓书院的秀美幽静。

1998-10 《古代书院》特种邮票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岳麓书院的这种中开讲堂、东西序列斋舍的格局一直流传至今。宋太宗咸平二年(999),李允则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继续扩建书院的规模,增设了藏书楼、“礼殿”(又称“孔子堂”),并“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一方面积极取得了朝廷对岳麓兴学的支持,以促进书院的更大发展。咸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赐书岳麓书院,其中有《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书。当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六十余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经学家周式担任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后,书院得到迅速的发展,学生定额愈百人,周式本人还得到宋真宗的召见和鼓励。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著名理学家张木式主持岳麓书院,他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博约相须”、“学思并进”、“知行互发”、“慎思审择”等原则;在学术研究方面,强调“传道”、“求仁”、“率性立命”。从而培养出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湖湘学派多数学者也在岳麓书院学习过。一时间,大批游学的士子前来书院研习理学问难论辩,有的还“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当时的岳麓书院成为全国闻名的传习理学的基地。南宋淳熙七年(1180),张木式去世后,朱熹、真德秀等人对岳麓书院的办学和传播理学,也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朱熹还将《白鹿洞书院教条》人微言轻正式的学规,颁于岳麓书院。从元、明至清初,由于战乱,岳麓书院曾两度遭到焚毁,后来虽然得以重建和恢复,已不复旧观。清初。书院被禁。后康熙为了表彰理学,放宽书院政策。康熙二十六的(1687)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并以十三经、二十一史、经书讲义等遣送至岳麓山,乾隆九年(1744)又御书“道南正脉”匾额送至岳麓山,岳麓书院又得以复兴。复兴后的麓书院,除了对斋舍屡加扩建外,其书院性质也由民办而逐渐演化为官办。随着乾嘉考据学的兴起,岳麓书院往往由从事诂经考史的著名汉学家主持,学习的内容也由理学转向经史考证,特别是在王文清主院期间,更以“群经教授诸子”。此后罗典任山长,“唯以治经论文,启诱后进”。道光年间巡抚吴荣光在岳麓书院增设“湘水校经堂”,专以研习汉学为主。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任山长是王先谦,他是清末湖南著名的经学家。清代的岳麓书院,集聚了一代常识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师,培养出诸如王夫之、陶树、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郭嵩涛、李元度、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等著名的湖湘学者。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新政之议的呼声中,延续了近千年的岳麓书院正式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1984年该校设立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1988年1月,岳麓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4-4)为“白鹿书院”。画面为其雄伟厚重的大门,表现了白鹿书院的辉煌兴盛。

1998-10 《古代书院》特种邮票

  白鹿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10公里处,全院占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峰至此汇成环状,别具一种格局。靠北的称后屏山,向西的称左翼山,朝南的称卓尔山。山上苍松翠竹,郁郁葱葱。一股清泉从凌云峰来,经左翼山与卓尔山交会处流出,这就是著名的贯逍溪。溪水由西向东,迂回流至白鹿洞前,穿过东面的峡口,注入鄱阳湖中。白鹿洞本无洞,因山石环天然气似洞形,故名之为洞。白鹿洞原是唐代洛阳人李渤年青时隐居求学之地。李渤养有一头白鹿自娱,白鹿十分驯服,常随主人外出走访游玩,还能帮主人传递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称此处为白鹿洞。唐朝末年,兵荒马乱,各处学校毁坏,到庐山隐居、避难的读书人,常到白鹿洞研讨学问,交流心得。南唐昇元年间,在此处“建学置田”,正式称之为“庐山国学”,任命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学习。这就是白鹿洞开办学校之始,比濂溪书院约早30余年,成为庐山的第一所学校。北宋初年,各地设置书院,庐山国学乃改称为白鹿洞书院,从此规模逐步扩大,逐渐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并称。清咸丰初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重建。清末改为江西林业学堂。民国初年,康有为曾为书院题额。新中国成立后逐步修整,建立了自鹿洞书院文管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殿阁巍峨,亭榭错落,师生云集,俨如学城。今日白鹿洞书院形成了以礼对殿为中心,有明伦堂、文会堂、御书阁、朱子阁、思贤台、状元桥、门楼、牌坊、碑郡等众多殿堂组成的古建筑群,与周围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

  本套邮票采用高清晰度扫描制版工艺,层次细腻清楚,体现出一种书院特有的宁静安祥、古朴典雅的书卷气息。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推荐:

1998-23M 炎帝陵小全张 1998-23M 炎帝陵小全张
  1998年10月28日,为了宣扬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炎帝陵》特种邮票,小全张1枚。   小全张用极具历史厚重感的棕黄色大宽幅边纸衬托出中间三枚邮票,彩色反差突出,视觉冲击力强烈。
1998编年邮票 2019-06-07 03:01:02 阅读(1598)
1998-7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邮票 1998-7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8年3月5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九届全国人大增加了重庆和香港特别行政区2个代表团,故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分为34个代表团。李鹏作《政府工作报告》。
1998编年邮票 2019-06-07 01:51:04 阅读(4084)
1998-23 《炎帝陵》特种邮票 1998-23 《炎帝陵》特种邮票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传位五百三十年。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1998编年邮票 2019-06-06 23:55:02 阅读(3774)
1998-18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第五组)特种邮票 1998-18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第五组)特种邮票
取材于历史,又不为历史事实所限制,是三国演义创作方法的一个特点。至于三国人物方面,忠勇双全的关公、神机妙算的孔明、以及乱世奸雄曹操,更是《三国演义》之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
1998编年邮票 2019-06-06 23:27:15 阅读(2942)
1998-9 《海南特区建设》特种邮票 1998-9 《海南特区建设》特种邮票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位于我国南部,滨临南海。它与南海诸岛原是广东省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1988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方案。全省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1998编年邮票 2019-06-06 21:30:32 阅读(4079)
1998-27 《灵渠》特种邮票 1998-27 《灵渠》特种邮票
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又因运河地处兴安县境内,又叫“兴安运河”。运河开凿于秦代,又称为“秦凿渠”。后因漓江上游为零水,又得名“零渠”。
1998编年邮票 2019-06-06 20:05:12 阅读(1786)
1998-6 《九寨沟》特种邮票、小型张 1998-6 《九寨沟》特种邮票、小型张
  九寨沟是一处令人神往的世界级自然风景游览区,它们位于四川省松潘、南坪县境内,被誉为“童话世界”。  九寨沟呈人字形,有三条主沟,面积720平方公里。仅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九寨沟因此得名。  小型张为“长海”。
1998编年邮票 2019-06-05 18:14:00 阅读(4359)
1998-10 《古代书院》特种邮票
邮票回收热线
1506911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