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中国西南地区目前所知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明最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即成都平原北部的沱江冲积扇上,西出广汉市4公里许,北临沱江支流鸭子河,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4800年~2600年左右.三星堆因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是中国西南地区目前所知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遗址内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器,以人像、面具、神树、太阳、动物为表现主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神巫文化色彩。三星堆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明最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
2012年9月26日,为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中国邮政发行了《三星堆青铜器》特种邮票,全套2枚。分别为“戴冠纵目面具”和“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小型张一枚,名为大立人像。其中“大立人像”小型张是全国第一枚地方题材的全息小型张邮票,采用局部全息烫印工艺,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可将大立人像的典重庄严、威仪形象生动呈现在邮票上。
邮票为“戴冠纵目面具”。画面主图为“戴冠纵目面具”,背景为出土的各种青铜器线构图(分别为左上“纵目兽面像”,左中“兽面”,左下“神轮”,右上“人面像”,右中“二号坑A型人头像”,右下“双龙兽面”)。
邮票为“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画面主图为“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背景为出土的各种青铜器线构图(分别为左上“人面像”,左中“神轮”,左下“兽面”,右上“纵目兽面像”,右中“双龙兽面”,右下“二号坑A型人头像”)。
小型张为“大立人像”。邮票是“大立人像”,背景以青铜器外型中心的位移衬线作为装饰,不断向外发散的衬线似年轮又如声波,即象征着三星堆在长江上游文明的中心地位,也象征着悠久但影响深远的古蜀国灿烂青铜文化,充满地域感。背景中的人物面具装饰图案也彰显了古蜀国浓郁的宗教文化和强烈的地域性。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
邮票设计者千哲,小型张设计者张强,该套邮票设计以三星堆青铜器为主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深邃的背景辅以青铜器的线构图,若隐若现。小型张设计以大立人像为中心,不断向外发散的衬线似年轮又如声波,在不同角度下,线条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营造出炫动效果。整套邮票设计烘托出三星堆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秘与光辉。
此外,邮票印制工艺与设计的完美结合,采用了先烫后印激光全息技术与高网线多色胶印相结合的印制方式,主图处理细腻丰富,色彩厚重层次清晰、立体感强,充分表现出三星堆文化的灿烂与历史厚重感。画面上时隐时现的镭射效果,透射出了古代青铜器的神秘,突出了邮票的表现意境,是一套胶印工艺邮票的佳作。
蓝色“军人贴用”邮票俗称蓝军邮。全套3枚邮票中, “蓝军邮”印成较晚,留存下来的数量最少,因此极为珍贵。在1994年的拍卖中,“蓝军邮”曾创出新中国单枚邮票80万元的天价。但是,个别邮票价格上涨,并不能说明邮票市场回暖。
无锡亚洲邮展小版是邮政部门为了纪念无锡亚洲邮展的举办而发行的一套纪念邮票,内容选用无锡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景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是在2020年6月6日发行的,总共发行1套1枚,计划发行数量780万套。该套邮票由沈嘉宏设计,北京邮票厂采用胶雕套印工艺印制。
在渐渐火热的收藏领域中,不得不提起的就是邮票收藏版块,邮票的收藏价值目前已经逐渐凸显,集邮爱好者都将自己的注意力挡在1985年春夏秋冬邮票上。画面既有年画的清新淡雅,又将现代的透视布局相结合,方寸画面简洁生动,向人们传达了“春夏秋冬”讯息。
此次发行的《红楼梦》题材系列邮票,共4枚,小型张1枚,面值11.1元,此套邮票将按照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遴选,分组发行,目前已确定《古典名著红楼梦》将发行五组,每两年发行一组,此次为第一组。
2006年9月10日,为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文房四宝》特种邮票,全套4枚。 2006年10月26日,为配合2006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举行,特印制发行《文房四宝》绢质邮票。